“老人活一辈子不容易,当初照顾颜姨,只是想老人家能安度晚年,实际上这没啥,你看看我们的左邻右舍,哪一个都在为孤寡老人奉献着爱,我们做的还很不够。但这件事一经报道,我的思想压力就有了,精神压力就很大。以前觉得无所谓,但有些话传到老伴耳朵里,她听了心里不好受,我的意思是尽量少报道,减少外界的压力。”见面不到10分钟,李仁就说出了他的顾虑。“听说你们要从克拉玛依过来采访,我就愁的很。”李仁妻子刘素英紧接着说道,“别人的嘴我们也堵不住,总有些闲言碎语,你们是不是看上老太太房子、财产之类,图别人便宜,我们做这些从来不是贪图人什么,就是看老太太怪可怜,想着能帮就帮一把,也是进退两难,但是问心无愧吧!”
两个家庭深深联系在一起15年了年,串联起这一切的,却是小小一把钥匙。
钥匙一搁就是十几年
1954年,出生于陕西的李仁是家里的长子。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好,为了减轻家里负担,以后也能分配个好工作,他毅然报名参军。1973年12月19岁的他应招入伍来到新疆吐鲁番,1979年12月从部队复员到独山子石油学校,先后干过炊事员、保管员、采购员、修缮队长,退休前是总务处物业管理中心主任。
颜世春是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的一位退休工人,1956年随丈夫转业到独山子石油学校工作。老两口膝下没有子女,仅收养一子。然而,自从老人的丈夫去世后,养子却不再与老人往来。
同在学校工作,又同住家属大院,平时李仁和颜世春总是能碰面。那时因为双方并不熟悉见面顶多点头打个照面,只是偶尔会有简单的寒暄问候而已。谁曾想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竟将两家的关系拉得这么紧这么近,“这是怎么也没有想到的”李仁笑着说。
2001年9月,颜世春的老伴沈云节因病到乌鲁木齐市就医,因病情严重需要住院,但不知道要多久才能回来,她临出发时把家里的钥匙交给了李仁妻子。“邻里之间经常在楼下坐着聊天,那时候颜姨让我偶尔帮忙给家里的花浇浇水,就把钥匙给我了,我觉得老年人也不容易,就应承了。”刘素英说。然而令夫妻俩都没想到的是,这串钥匙一放就是十几年过去了。
一开始,妻子每周固定去给花浇水,但随着时间推移,家里长久无人打扫,地板、茶几、窗台落满了灰尘。看着老人凌乱的家,想着她康复回来能住上干净整洁的房子,夫妻俩决定收拾房子、整理家务,随时等待老人归来。慢慢地养成了习惯,每隔两三天都要过去转转。天冷后,操心的事情更是多,水管有没有跑水、暖气热不热,时刻保持老人家里的物品摆放整齐、窗明几净成了夫妻俩时常记挂心头的事儿。
刚和好面,又撂下去医院了
“孝敬老人得益于父母的言传身教,在我们兄弟姐妹之中无形地形成了。”李仁的父母亲就对爷爷奶奶非常孝顺,受他们的影响,“孝”从小像一个准则一样印刻在几个孩子心中,敬老孝老是天经地义、自然而然的事情。
在新疆生活工作40多年,因为父母不在身边,李仁平时很少有机会回家尽孝。退休之后,有了充足的时间,李仁说要把自己这些年没尽的孝都给尽了。2015年2月,他专程回到陕西老家,照顾年近90的老父亲。半年后,原本最不懂事的小弟有“意见”了,“哥,你都照顾父亲这么久了,把父亲交给我吧,我来尽尽孝。”
“父亲不是负担,我的母亲2003年脑溢血去世,作为家里的长子,自然要承担的多一些。”他觉得照顾老人这是做人的本分,老人活一天就要照顾一天,还要伺候好。李仁说他之所以下定决心照顾好颜世春老人,是觉得老人家不容易。当时颜世春的老伴儿生病住院,她和养子的关系也闹的不可开交,一次老人实在没办法了打电话给李仁夫妇哭诉,夫妻俩过去安慰。看着一个70多岁的老人哭得那么伤心,李仁暗下决心一定要照顾好这个老人,自己花点钱出点力也无所谓。
2002年,颜世春的老伴病危转院回到独山子。李仁夫妻见老人不仅要照顾老伴还要顾着家里,有时连一口热饭都吃不到嘴里,于是便和爱人一起跑前跑后帮着一块照料。照顾病人是件累人的事,看着李仁夫妇一边要上班一边还要为了自己的事情忙前忙后,颜世春实在于心不忍,便打电话请山东老家的弟弟过来帮忙。怕对方人生地不熟,夫妻俩还专门放下手头工作,到奎屯站接站。而他们为自己这个无亲无故的老太太做的点点滴滴,颜世春看在眼里感激在心里,慢慢将他们当成了亲人看待,遇到什么事情率先想到打电话给李仁。
“那段时间老爷子病危,基本天天往医院跑。有一天,早上颜姨给我打电话说老爷子要不行了,我俩赶紧跑到医院,到了又不要紧了,这我们才放心走。中午到家刚和好面准备做饭呢,后脚紧跟着又来电话说不行了,我俩撂下东西着急忙慌地又往医院赶。”
替老人喂药、喂饭、洗脸、擦身体………然而,这一切却并没能挽留住死神的脚步。在亲人家属、李仁夫妇以及左邻右舍众人的尽心照顾下,颜世春的老伴儿沈云节走得很安详。
颜世春的老伴儿走后,李仁和爱人又帮着料理身后事。因为害怕老人伤心过度,李仁就让爱人始终陪在她身边,开导劝慰,自己则忙前忙后的联系车、接待吊唁,直到老人入土为安。
曾经有人问李仁:“他们跟你无亲无故,为什么你这么尽心?”
李仁说:“其实没什么,家家都有老人,人人都会老。老人的今天,就是我的明天。”
比亲生的还要亲
年事越高,颜世春老人的行动也开始不便,清明节给老伴扫墓成了难事,走路太远,挤公交车上下困难。每逢清明节,李仁夫妇便会开上自家车陪她去扫墓。担心家里只剩她一人,生活多有不便,于是他和爱人一有空就去看望,帮忙做点家务,带些老人喜欢吃的水果点心。
按颜世春自己的话,“孤寡老人”的日子不好过。身边没有个人照应,心里孤单不说,更怕万一发生点意外。
2004年,颜世春有次洗澡时,不小心摔倒,胳膊骨折,打了石膏行动不便。一次李仁爱人刘素英下班回后去看望颜世春,可人不在家,小区里也没有,电话也打不通,心想着“这咋还不见了?是不是住院了?”就赶紧跑到医院打听,听护士说老人看完病早走了,这可就急坏了刘素英。担心她出事儿,就发动几个邻里街坊一起帮忙寻找,到处不见老人家的身影。最后在原单位同事李新月家找到了人,原来她心情不好,想找人聊天,可李仁夫妻都在上班,自己又不好意思打扰人家,就去了这位同事家。
“把我们吓的啊!”回想当时,刘素英仍心有余悸。后来,李仁知道此事,索性就让爱人那段日子住在老人家里,日夜陪伴照顾。
2005年,颜世春不幸患脑梗住进医院,闻讯赶来的李仁夫妇赶紧将老人送往医院。虽然请了护工来照顾,但李仁夫妻害怕护工不够细心,不了解老人的生活习惯,照顾不好,决定一人到医院陪护,一人每天给老人做饭送饭。住院期间,医生和护士都以为李仁夫妻是颜世春老人的孩子,直夸儿子儿媳孝顺,颜世春热泪盈眶地说:“比亲生的还要亲啊!”
外面的世界再好,也没有自己的故乡好。回一趟山东老家成了颜世春多年来的夙愿,但是对一个80多岁高龄、身体又不好的老人来说谈何容易,飞机不能坐,火车时间又长,一路上少不了人照顾。得知这一情况,2014年李仁退休后,先把她带到西安老家,又联系她在西安工作的侄女护送老人归乡。看着东去的列车慢慢驶离,李仁这才放了心。
“我也不管,我就是个癞皮”
见到颜世春老人的时候,已过午饭时间,老人们正准备午休。本想简短结束采访,不打扰她午休,结果老人家偷偷跟我来了句:“我有时候睡,有时候不睡,他们(养老院工作人员)管不着。”
如今已经86岁高龄的颜世春仍旧精神矍铄,头脑清晰,心态尤为乐观。谈及李仁家和自己的故事,老人像打开了话匣子,眼眶泛起泪花,止不住地重复:“我们的关系不是一两天了,10多年了都这样照顾我这个老太婆,有病干啥都是他,太孝顺了,对父母也好,对谁都好。”
2009年,颜世春住进独山子养老院。走进养老院,双人房宽敞明亮,电视、空调、储物柜、独立卫生间,基本生活设施一应俱全,一点也不比家里差。颜世春说,照顾她的人很多,闲暇时间李仁和爱人也常到养老院看望,带上老人喜欢吃的水果食品等零嘴儿来解馋。“尤其一个李新月,一个他,李新月送饺子他送包子。”老伴走后一个人生活有些寂寞,住养老院后有一群老年朋友,一起拉拉家常、打打麻将,如今颜世春的日子过得舒心惬意,护理人员对她也像家人一样很亲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