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克拉玛依人 > 普通新闻

黄保军:领路人

2016-08-22  

           “多写写他们吧,他们比我辛苦,也比我更有故事。”三达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达新技术公司”)总经理黄保军说。这里的“他们”指的是三达新技术公司的员工,包括科研团队、管理团队和其他岗位的所有人。在他的意识中,正是因为这些公司成长的见证者、参与者选择和他一起并肩奋斗,才有了现如今的新技术公司。

相处之道
 
每年5月过后,克拉玛依就可以感受到夏天的气息,也正是这个时候,三达新技术公司的气田检修工作开始了。“整日的高温天气加上原本就繁琐的工作流程,对这些检修人员的挑战是很大的。”对于行走在一线的员工,黄保军很是疼惜,用他的话说,这些真正走过戈壁、见过风沙烈日行走在一线的人,如果在别人眼中他们只是普通的员工,那他和这些员工并没有什么区别,一样的普通。
“只要在克拉玛依,无论有多忙,公司员工的婚礼,他都一定会到场。”创新工程师赵志魁说。在员工的婚礼上,黄保军很喜欢为他们当证婚人,为新人送上祝福,和大家坐在一起聊天碰杯,每一次都喝高兴了才回家。他已经记不清参加了多少场婚礼,看着每一位员工从青涩大学生到为人夫、为人妻,然后为人父、为人母,这些重要的阶段,这些重要的时刻,他说只用红包表达是不够的,亲自去看看才更安心。
三达新技术公司里有很多同事跟黄保军一起共事多年,负责技术和经营的副总经理贾剑平就是其中一位。2002年刚刚毕业的他来到三达有限公司化工分公司时便与黄保军相识,公司改制后又跟随黄保军来到现在的公司,十几年的相处过程中,他对黄保军的脾气秉性非常了解,可能是都有基层的工作经历,他觉得黄保军身上并没有所谓的领导架子,“虽然在公司是明显的上下级关系,但是在相处过程中,无论是生活上还是工作上,他都很随和。”
在黄保军看来这份随和来源于相互的尊重和信任,“就像我不精通技术,所以我对科研人员给予充分的尊重,科研人员不懂管理,他们对我给与充分的信任,其他岗位一样如此。”
他认为,一个成功的管理者对内首先要有威信:“起码你说什么下属要听,但是在技术上我就不敢说,毕竟我是一个外行,但是我可以从管理者的角度,给予他们业务层面的自由和信任。”
三达新技术公司的高级工程师黄连华在与黄保军的相处过程中,最大的体会是一位领导者对技术人员的尊重。他说当技术上遇到难题时,黄保军主动通过自身渠道找专家或工作组合作,从来不会站在领导的角度发号施令,干预技术的研发。在闲暇时两人偶尔会在一起喝喝茶,谈谈心,总之相处的过程很融洽。
 
谈钱不庸俗
 
有人总结过留在一家公司的两大因素:一是对公司的感情,二是薪资待遇。对于这一说法,黄保军很赞同,感情是经历磨难时把公司和每一位员工连接在一起的重要纽带,而强调效益——谈钱也不是一件庸俗的事情。无论是为了感情留下,还是受薪酬吸引,结果是一致的。
当初公司进行二次股改的时候,绝大多数人在3年不分红的前提下,依然选择自愿入股,这让黄保军很感动。这些曾经一起吃过苦的老员工依然选择继续跟随他前行的步伐并且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他说更多的是感情留住了他们,这可以看作是员工对公司的信任。从公司成立,让入股员工能在保证较好经济效益的情况下退休,是他最大的目标,他说无论公司怎么发展,这个目标是不会改变的。
近几年公司的发展受到大经济环境的影响,经济效益明显不如前几年,以黄保军为首的管理者主动减少薪酬,并承诺不主动裁员。公司经济发展取得好的效益是每一个员工的愿望,他认为空谈理想是没有用的,因为效益是实现理想的第一道屏障,“没有效益的企业是没有任何发展前景的,如果你不能按时发工资,谁会留在这里?一定要把效益摆在前面,无论哪一个企业肯定是追求利益最大化。”
三达新技术公司每年都会招来一批刚刚大学毕业的实习生,但是留下来的并不多,究其原因,薪资待遇是其中的关键之一。对于现在的年轻人追求高薪酬待遇的心态,黄保军说,在合理合法的前提下追求个人利益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不能只看到这一个方面,现在的年轻人在追求高薪酬待遇的同时,对自身的要求也会变高。理解归理解,但是公司也有苦衷,贾剑平说公司的发展也是受市场的制约,克拉玛依地处西北,发展的机遇和工资水平很难比肩北上广等经济发达的特大城市,“我们只能根据现实情况,尽最大的努力保证每一个人的效益。”
 
 有点想法很重要
 
在员工的印象里黄保军对自己有清晰的自我定位,“他是一个很有主见的人,无论是在公司的管理上还是日常的交往中。”贾剑平说。
在公司的管理上他一直坚持特有的文化理念,他理解的企业文化不是简单的标语口号,而是在公司的发展过程中,在与同事的相处过程中,自然而然形成的。他从不把企业文化简单地理解为统一思想,而是有共同的奋斗目标。“待遇是一方面,但不能仅仅依靠待遇把人留住,我认为让员工在公司里能心情舒畅而并非机械化的去工作,让他们在团队中都能施展自己的才能,这才是重点。”
三达新技术公司负责安全管理、安全生产的杨忠安总经理,是比黄保军大一届的学长。说起这位“学弟”,赞许之情溢于言表,“无论私下关系有多好,哪怕前一天还喝着茶聊着天,只要在工作中出现明显的错误,他会直接指出来。”因为多年对他的了解,杨忠安感叹:“他是一点都没变。”
也正是如此才让他一直选择与黄保军共事。“以前我负责现场施工,我只管带上人出去干活就行了,有些我考虑不到的事情,比如第二天要干什么,带多少人,怎么去,进度到多少,他都很清楚。”杨忠安说在人员调配,人员安排这一方面,黄保军考虑得比较周到,“很有计划也很有想法,这也是我佩服他的地方。”
    黄保军在坚持自己处事风格的同时,也要求每一位员工有自己的想法。他说一个人无论知识有多渊博,经验有多丰富,别人的观点或者想法总有一些是自身想不到的。无论是对工作还是对生活,都要有自己的想法,这很重要。
赵志魁说,三达新技术公司每两周开一次生产经营例会,在会议的过程中,大家共享相关的信息,每个人都可以提出自己的想法,没有对错,大家一起讨论。每一次汇报工作的时候,黄保军会提出一些问题,“提出问题后他并不会直接说应该怎样去做,而是先问问你的想法,让你试着想解决的方法,然后列出可行方案,最后大家一起讨论,在这些选项中选择最优。”
贾剑平说在日常的工作过程中难免会有争执的时候,黄保军很尊重相关人员的意见,但自己的观点也很明确,“所以有时会争一会儿。”争执的结果往往是找到一个双方的平衡点,双方都能接受。
对于贾剑平说的“偶尔的争执”,黄保军也有自己的看法,“我们是站在不同的角度,我是站在管理者的角度来看待问题,他们有时站在专业的立场,可能就会有不同的意见。”在他看来,这是很值得高兴的事情,因为争执的过程中也会增加他与员工之间的沟通。
   
不能一直追求安稳
 
2009年三达新技术公司正式成立,2013年按照市政府和油田公司的要求进行股份制改造,2014年实现在新疆股权交易市场挂牌上市,2015年产值1.5亿元。这看似稳定的发展,让黄保军还是觉得“不满足”。
在黄保军看来,与内地同行业的公司相比,三达新技术公司的发展要慢太多,“跟我们一直有合作关系的一家江苏化工公司,基本上跟我们同时起步,主营业务也很相似,他们的产值已经达到上百亿。”这让他更加清楚地意识到,如果继续将整个公司的市场压在克拉玛依或新疆地区,公司的发展前景会更加渺茫,他们能做的就是要在不失掉现有市场的前提下,继续拓宽其他市场,但是前提是要有技术,要有资金。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公司唯有增强自身实力,不断拓展市场,才能获得可持续发展,上市似乎是最好的选择。
谈起公司的上市历程,黄保军形容这是一场没有退路的艰难战役。之所以说是“艰难的战役”,是因为像三达公司这样的改制企业要想上市是很困难的,“有制度问题还有改制企业自身的弊端。”
经过近一年的努力和多方的协调,20141028日,完成股改的三达新技术公司终于在新疆股权交易中心挂牌,成为白碱滩区首家挂牌的油田改制企业。上市后的三达新技术公司无论从内部员工积极性的调动还是外部市场的开拓,都取得了良好的开端。
有很多内地企业看到三达新技术公司的发展潜力,主动来寻求合作,最终三达新技术公司和北京的一家企业达成股权收购意向,“他们通过购买我们公司的股份,使我们成为他们的子公司,这项业务3月份证监会已经批复了,只是还没有正式资金交割。”谈起这次的并购,黄保军显得较为理性,“目前还不好说,因为没有先例借鉴,我们能做的只是抓住这次机会,干好自己的事情。”
上市以后对公司来说是机遇,对公司的每位员工来说是更大的挑战,作为公司的管理者,他认为危机意识就显得很重要,不能有丝毫放松,每一次的懈怠都有可能被对手超越,所以调动大家的工作积极性就显得极其重要。而现在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实行绩效考核,“这能看出一个人对企业的责任感,这也是我最看重的。”他认为实行考核制度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但是每个公司或单位的情况不同,全看管理者是怎么理解这个考核制度,如果制定的考核制度符合公司的实际情况和发展前景,这会是一个非常利于公司发展的事情。
绩效考核说白了就是奖勤罚懒,对于那些勤于思考、尽职尽力的员工,这种制度只会激励他们之间的良性竞争,每一位员工都想获得更高的薪酬,走向更能发挥自身才能的职位,所以他们只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完成每个月的考核工作量。从公司长远的发展角度来看,绩效考核制度对公司和员工是一个双赢的政策。
 
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谈起公司上市后的发展情况,黄保军形容现在的发展程度距离理想状态还有一些距离,“无论是团队还是我个人,都还有很大的学习空间。”
上市已成定局,现在公司最大的难点在于向上市公司全透明化的过渡,这对每一个即将上市的公司来说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制度调整、有人情世故,更多的是一种模式向另一种模式的转变,在这个过程中领导者显得更为重要。黄保军认为越是在这种时候,公司的管理层面要更有方向和想法,“我们也只能不断地摸索,还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   
他虽然一直将自己的团队挂在嘴边,但是评价起来还是很客观,“这要看以什么为标准来评价,横向对比,也就是跟我们同行相比,我还是很骄傲的。纵向比,我们明显就有些欠缺,我们发展经验还是不足,这是不得不承认的。”
为了弥补这一弱点,人才储备是他多年来一直关心的重点。自2000年以来,他推动公司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大学、西南石油大学、西安石油大学等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并联合建成了油田助剂与水处理研究中心,产学研基地被评为自治区产学研联合开发示范基地,并按照自治区级的标准成功筹建新疆含油污水处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对于公司自身人才的培养黄保军也有自己的方法,首先让这些大学生把专业知识技能发挥到最大限度,在这个基础上加强实践,把理论知识和实践紧密的结合在一起。除此之外留在公司以后依然要继续学习,每年公司都会定期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请一些业内专家,进行现场指导,培养年轻技术人员。如果这些都不是问题的时候,“只用给他们一个证明自己的机会和平台。”
现如今的三达新技术公司,形成了完善的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机制,专门设有科技委员会和科技管理办公室,负责公司科技发展规划、科技项目管理、产学研交流合作、新项目引进、推广及应用工作。这一切都源于公司聚集培养了一批长期从事提高原油采收率、油气田环境保护、含油污水处理、循环水处理技术及药剂的研制、开发、生产的高级专业人员,目前有专职研发人员45名,兼职教授7人,并培养了3名工程硕士,形成了稳定的技术开发团队。
除了人才引进外,加强自主创新能力也是公司发展计划的重中之重,他说,作为一家油田改制企业,要想走得更远,一定要开发新的技术,没有技术,没有创新的公司肯定不利于长远发展。黄连华说在技术的自主研发上,还需要借助外部力量进行团队合作,这是需要慢慢改变的局面,“在未来工作中我们的最终目标是让别的团队依赖我们。”
回想这一路走来的历程,黄保军说最重要的是感恩,“我们本是油田单位改制企业,原来一直都是围绕油田服务,油田公司给了我们一些平台,其次是政府,近10年我们开始与政府有了一些合作,有很多科技项目都是由政府牵头申报科技基金,所以没有政府的帮助我们不可能发展得这么快,有些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政府也给了很大帮助。”
正是有了这份感恩的心,三达新技术公司也开始用自身的力量回馈社会,黄保军认为经济效益固然重要,社会效益也同样不能忽略,“无论我们在哪里上市,我们发展得有多快,我们都是克拉玛依市的本土企业,只要有需要我们的地方,我们一定会义不容辞。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