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爱户外旅行的人心里总是对自由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怀。自驾、野营、绿树庇荫,这就是他们在户外的全部生活。依山傍水,扎营停驻,用晋磊的话说:“我们吃着天然的中草药,喝着矿泉水,真正的无毒无公害。”
采访刚一结束,晋磊便收拾行李准备着新一次的旅行。晋磊认为,“旅游”和“旅行”有本质区别,他极度讨厌那些纯粹为了在目的地拍个照,在景区酒吧留个言的“旅游”。而旅行是长期的,更注重的是过程,以及内心的感受。
一
2009年6月9日,“驰骋天下”车友俱乐部成立。晋磊与一帮热爱自由的人,一起感受着自然的洗礼,随性、自由。
每一次自由出行无不充满风险和挑战,凡事都得未雨绸缪。晋磊习惯了在每次出行前准备一些路上可能不会用到的备用品。新衣服、新电池等被晋磊塞了满满一车。不光是晋磊,车队的其他人也是如此。
从2008年第一次开始自驾游,晋磊从来不去景点,而是选择一些小众路线,甚至尝试一些新的路线。正是这样,所到之处隐藏着种种惊喜。有时是一条无名的瀑布,有时是一家纯朴的牧民。
第一次去巩乃斯,晋磊遇到了一座蒙古包,周围没有集市,蒙古包距离最近的县城也有七八十公里。蒙古包的主人是个女人,丈夫在筑路队常年不回家,女人一个人带着两个女儿。女人将柴板房收拾干净安排晋磊一行人住下,只收了80元钱。为表示感激,晋磊将随行不用的东西都留给了女人。
晋磊用每次出发前准备的“无用品”,帮助并感谢着一路所遇到的牧民。
2009年,俱乐部成立不久,晋磊与车队的人组织去塔城旅行,同时想给塔城贫困学校的孩子们带去一些资助。通过克拉玛依市团委,晋磊联系到了塔城地区阿合别里斗乡,双方顺利达成一致。
前期晋磊一行4人前往塔城地区裕民县阿合别里斗乡探路,实地考察资助学校的相关情况。土炉子、老课桌,硬化的地面少之又少;乒乓球案是用两张门板拼接而成,上面还垒着砖块作为乒乓球网;学校仅有的排球,还缝着补丁……见此情景,晋磊心情沉重。
回到克拉玛依后,晋磊积极组织助学事宜。64辆车,接近200人的助学队伍,食宿也是关键环节。晋磊找到一家宾馆,准备全部包下,询问老板价钱。288元一间的房子,老板将价钱折扣到了200元一间,晋磊知道老板已经做出了最大让步。但他认为,能把经费放在吃住行上面,不如把经费留给孩子。于是晋磊把真实的目的告诉了老板。
“老板,这样好不好,你给我们算100元一间,我们把剩下每间100元钱全部以你们宾馆的名义捐给孩子。”
老板知道了晋磊的真实目的,连忙摆手:“你们给我100元就行,剩下的钱你们留着,宾馆另外捐!”
返回克拉玛依以后,晋磊动用社会力量,发动募捐。募捐现场,有的成年人拿着人民币捐现金;有的孩子抱着满满一罐存钱罐;南林小学捐了30个崭新的书包;还有一位不知道名字的商店老板,抱着三大箱文具……
牧民、宾馆老板、存钱罐……惊喜与感动同在,时时发生在户外生活,这就是晋磊在户外所要寻找的。
二
在遮天蔽日的林子里,摘野菜、包饺子,啤酒瓶作擀面用;在山里吟唱,用河水洗澡;与野兔、狐狸为伍,在星空下发呆……这些晋磊都干过。
两年前,车队前往玛纳斯,遇上当地电视台摄像,晋磊被莫名其妙地采访了。第三天车队离开玛纳斯,遇到一位卖玉器的老大爷,老大爷欣喜地指着晋磊欢呼:“我认得你!电视台播过你,你是搞户外的!”这些突如其来的状况,让晋磊惊喜,也让他感慨:能让陌生人感受到你的快乐,真好!
晋磊多年的户外经历,让他结识了全国各地甚至海外的朋友。在天池景区认识了独自来新疆的新加坡女孩,在夜晚的喀纳斯蒙古包结识了拘谨的四川男孩……有的是几天的相处,也有的只是一面之交,然后各自飘散,但这些都存留在晋磊的记忆里。
除了俱乐部组织的集体大活动,几人的小活动,晋磊往往都是“说走就走”。一次晋磊的朋友家里出了事,心里抑郁,为了调节朋友的心情,晋磊一行人当天晚上10点钟就出发了。结果他们对路况不熟,两辆车深夜在山里绕了一圈又一圈,找不到出口。凌晨6点多,天微微亮,晋磊一行人疲惫至极,开始扎营休息。上午11点,晋磊被同行女孩划尖叫声吵醒。原来,此时的出口指向标距离他们仅不到200米。
在户外,并不一定遇到的都是好事,最重要的是经验,有些经验甚至可以救命。俱乐部的组织活动都会在微信群或者QQ群发起,自愿参加,即便晋磊不参与,也会帮忙进行天气或者环境的参考。就在采访晋磊的前几天,风雨交加,俱乐部的成员带着自己的朋友前往巴依木札的山里,但群里并未发布相关信息。到了晚上,晋磊才得知有俱乐部的人前往山里并持续失联。由于没有在群里发布相关信息,晋磊甚至不知道山里有哪些人,具体位置在哪里。
天色已晚,辗转联系到了山里的俱乐部成员,庆幸的是他们所去的地方晋磊也去过并且熟悉地形。通过电话,晋磊让他们用手电筒照亮河水。得知河水颜色浑浊,晋磊断定上游已经发生泥石流,并且让他们迅速撤离,因为唯一的一条公路很可能会被泥石流冲垮。凭着经验,晋磊告诉他们上了公路不到20公里就能看到被他称之为“梦幻长廊”的地方,没过多久就会有宾馆。
按照晋磊的指挥,5辆车15个人在凌晨2点多终于全部安全撤离。尽管这一次出行与俱乐部毫无关系,但晋磊认为,只要有一个俱乐部的人遇到危险,都是他的责任。
在同一天,俱乐部的另一个人组织去巴音沟。到了山里分左右两边,以晋磊的经验,山右边无论是哪个运营商都没有信号,而山左边信号全部畅通,家人告诉晋磊去的人电话失联,担心下雨出事。晋磊猜测他们去的是山右边,立马给位于山左边的农家乐老板打电话。得到的回答是:山里天气状况良好,滴雨未落。
三
大多数男孩子都有一个从军梦,晋磊也不例外。父亲参军多年,姑父曾是周恩来警卫排的一员,在家庭的影响下,晋磊的从军梦从小就格外清晰。但因为视力的问题,晋磊最终没有成为一名军人。
不知是晋磊的不幸还是幸运,没有当兵的晋磊却生活得格外洒脱,有着大多数年轻人梦想的生活:拥有一个自己的个人工作室,常常与一帮车友们进行“说走就走”的旅行。
晋磊现在的生活为大多数人所羡慕,但曾经的他生活更加丰裕。
2008年,晋磊解散了自己15人的公司,人不多,但足以让晋磊生活的更加优越。原因只有一个:他不想把心思都放在调和员工内部矛盾上面。而后,晋磊成立了个人工作室,做动画、剪视频,录音棚和摄影棚一应俱全。灰暗的装修基调,让人怀疑晋磊是否好相处,转眼,竟看到阳台上满满的花花草草。就在这里,晋磊和他的边牧犬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说晋磊乐于享受孤独,但晋磊又将工作之余的全部时间交给户外,交给车友们。作为土生土长的克拉玛依孩子,晋磊看惯了身边的荒漠戈壁,偏对有山有水的地方情有独钟。一次偶然的机会,朋友带他去了福海,晋磊才发现,原来自己身边的辽阔大地,也有如此绿树环绕山林的景象。
从那时起,晋磊开始爱上大自然,并与志同道合的车友们一起成立了“驰骋天下”车友俱乐部。“新疆一定要走一走,要不然都对不起我这650203开头的身份证号。”晋磊言辞幽默,侃侃而谈。
俱乐部对于晋磊和其他创始人来说,单纯只是为了给那些户外爱好者提供集结、分享的地方,没有盈利,没有商业。成立之初,不少保险公司找到晋磊谈合作。车险、交强险、意外险,每一个合作都是一个诱人的数字。晋磊和创始人一一拒绝,因为一旦开始,俱乐部就变味了。
2010年,晋磊也想过为俱乐部到办一份杂志,把俱乐部所走到的地方用文字和图片记录下来。从采写编排到印刷,晋磊的技术性知识都不成问题。但这对一个毫无收益的组织来说这无疑是一笔巨大的投入,要想维持杂志的运营就需要做广告,一旦开始,就意味着商业,俱乐部会因为利益纠葛出现条条框框,自由不复存在。和其他创始人协商以后,晋磊放弃了做刊物的想法。
走到现在,晋磊发现,其实俱乐部没什么发展,依然像最初那样,随性自由,“说走就走”。没有发展,也正说明了晋磊和创始人把它保护的很好,这是晋磊所欣慰的。
户外是自由不受约束的,只要有两天时间,晋磊都会收拾装备进山。能够开展长期旅行是大多数户外人的愿望,但由于受到工作和家庭的限制,能有大把时间旅行的人少之又少。
“即便是发呆,我也选择躺在山林里发呆,但我不能把我所有的时间都交给户外,毕竟我要吃饭。所以,自由是相对的,人不可能完全自由的。”晋磊坦言。
晋磊不喜欢束缚,不喜欢规章制度,因此他解散了公司,成立了现在的个人工作室。每周接一些固定的活,也有人会问他:“一个人忙得过来吗?”
晋磊微微一笑:“接不过来可以少接呀!钱这种东西,多少算够呢?”
军人家庭出生的他本该有着严肃甚至苛刻的自我约束,却天生不羁放纵;说他特立独行,追求自我,却享受着与车友共存的户外群体生活。说他没有责任感,但他对于车队却上心到即便是喝醉酒,临睡前也会检查每一辆车的车门是否反锁……
晋磊最想去一次西藏,即便是一个人。在晋磊的心里,他追寻最简单的精神世界,热衷于发现最真实的东西。“我希望能遇到转山人,遇不到我就等,和他一起转山。”我们所理解的转山,是一种虔诚的拜神仪式,而晋磊眼里的转山到底意味着什么?只等他去发现。根据伊斯兰教的规定,一个人走完人生旅程之后有4件大事:用水净身、穿上包裹尸体的白布(克凡)、为亡者举行站礼(哲那者)和入土为安最后埋葬。而给亡人净身最好是亲近的人,一般男性洗男子,女性洗女子,但是配偶或子女可以不受限制,也可以请人代理,但代理者必须是敬畏真主的虔诚穆斯林,人品可靠,受人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