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克拉玛依融媒记者 张小曼 通讯员 陈嵩 贺鑫
5月23日,在独山子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接待大厅,居民李大爷拉着工作人员的手激动地说:“困扰我们7年的问题终于解决了,感谢治理中心的工作人员。”至此,困扰李大爷一家7年的餐饮扰民问题终于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2018年,随着居民楼前餐饮店陆续开业,每到旅游旺季,这些餐饮店的热闹和美味却成为了李大爷的烦恼——食客的喧哗声、车辆的鸣笛声在夜里显得格外刺耳,后厨的油烟顺着风直往家里钻,即便紧闭窗户,味道还是挥之不去。最让李大爷难以忍受的是,店外的霓虹灯牌整夜闪烁,透过窗帘在卧室里投下斑驳的光影,老两口常常整夜辗转难眠。
7年间,李大爷通过多渠道反映问题,餐饮店也几经整改,但始终未达到老两口的心理预期。
2025年4月,李大爷在社区跟邻居聊天时得知,独山子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挂牌运行,专门解决基层矛盾。抱着一丝希望,他和老伴推开了独山子区综治中心的大门。
“大爷,您慢慢说。”工作人员为他们递上热茶后,拿出笔记本,认真记录下李大爷提出的油烟、噪音、灯光、停车等8条诉求。
接到诉求后,独山子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迅速行动,启动 “三上三下” 调解机制——向上理清政策红线,向下摸排餐饮企业的实际困难;向上反馈居民核心诉求,向下疏导双方对立情绪;向上争取政策支持,向下协调施工落实。在接待李大爷的当天,该中心就组织辖区街道、公安、住建、城管、信访、生态环境等部门召开联席会,针对李大爷反馈的问题逐一研判,提出具体整改措施并挂单销项。
会后,独山子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负责人与相关部门到现场实地调研,与餐饮企业负责人反复讨论商榷整改措施,最终确定了“分区隔离+设备升级”的整改方案——在居民楼与后厨之间筑起覆盖吸音材料的分隔墙;厨房升级油烟净化装置,使油烟排放达到国家标准;拆除面向居民楼的霓虹灯牌,并设定灯牌夜间关闭时间;在餐饮企业门口新增车辆出入口,用石墩进行硬隔离,减少居民楼前通行车辆数量。
5月初,独山子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指派人民调解员将双方再次邀请到调解室,对李大爷反馈的8项诉求逐一核对,双方成功签订了调解协议书,困扰李大爷的7年难题终于解决。
“矛盾纠纷化解不是‘打补丁’,而是要‘除病根’,我们要把工作做在实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让群众生活更舒心、更安心。”独山子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负责人说,“我们通过‘一核多元’架构,整合多部门进驻办公,秉持暖心询问、耐心倾听、细心排查、精心施策、初心如磐的‘五心服务’理念,实现矛盾纠纷综合治理。”
随着 “一核多元” 治理模式的深化,越来越多像李大爷这样的居民正感受到基层治理创新举措带来的民生温度。据统计,独山子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运行以来,已累计受理各类矛盾纠纷400件,已办结391件,办结率97.75%。
“化解这场历时7年的纠纷,不仅彻底根治了扰民问题,更成为新时代“枫桥经验”在独山子区落地生根的生动实践,为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提供了可复制的‘独山子样本’。”独山子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负责人说。

责任编辑:陈丽 本期编辑:腊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