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克拉玛依快讯

克拉玛依市多举措为野生动物打造“安乐窝”

2025-08-08  

  克拉玛依日报讯(克拉玛依融媒记者 维妮拉·阿不力孜 通讯员 涂锦娜)8月的古海生态公园,水面上热闹非凡。数只白头硬尾鸭幼鸟紧随亲鸟,在水中练习捕食;岸边浅滩上的燕鸥时而驻足眺望,时而振翅掠过水面。这片曾经寂静的水域,如今已成为20余种候鸟的栖息地,今年在此栖息的水鸟及野生动物数量更是创下历史新高。

  这生动的一幕正是克拉玛依市持续推进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提升城市绿色生态质量的生动写照。

  作为2025年全市民生实事项目之一,“城市绿色生态质量提升工程”自年初启动以来,市林业和草原局通过一系列扎实举措,为野生动物营造了安稳的生存空间,为城市生态增添了活力。

  栖息地优化,首先从“水”字破题。为解决野生动物“饮水难”问题,今年以来,市林业和草原局经过多次踏查论证,在城西和城西南等野生动物频繁活动区域修建了4个野生动物饮水点和1座滚水坝,为该区域野生动物提供了水源补给,更为种群繁殖提供了基础条件。

  与此同时,在古海生态公园核心水域架设3座招引架、安装6座人工浮岛,并科学划分鸟类功能区,为白头硬尾鸭等水鸟打造了适宜栖息的“安乐窝”。监测数据显示,今年有超过20种候鸟在克拉玛依市郊水域成功繁殖,数量与规模均刷新历史纪录,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水鸟生态群落。

  生态保护离不开科技赋能。今年,市林业和草原局在南新公园、古海区域、城西、城西南等9个区域架设55个监控摄像头和200台红外相机,搭建起覆盖广泛的野生动物监控网络,实现了对野生动物活动轨迹的精准捕捉。同时,在古海区域、南新公园安装4台固定式望远镜,既方便了科研监测,也让市民能近距离感受“鸟与城共生”的乐趣。截至7月末,通过这套监控系统已监测到黑鸢、红隼、棕尾鵟等20余种国家级保护野生鸟类,以及鹅喉羚、北山羊、猞猁等6种国家级保护野生兽类。

  “借助这些监控设备,我们还能建立野生动物影像数据库,为后期生物多样性研究提供‘可追溯、可分析’的基础数据支撑。”市林业和草原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道。

  此外,今年,市林业和草原局依托“立克办”小程序,定期上传具有代表性的野生动物监测视频成果,让市民足不出户了解野生动物的栖息状态与生存习性,不仅拓宽了公众接触自然、认识生物多样性的渠道,更潜移默化地增强了全社会的生态保护意识。目前,该平台上已发布30余条鹅喉羚、白头硬尾鸭等珍稀物种的活动视频。

  “下一步,我们将定期对生态修复项目区域进行巡检,重点检查滚水坝、浮岛、红外相机、监控摄像头等已建设施设备的运行状况,保障项目顺利实施。同时,策划并实施一系列形式多样的公众生态教育活动,引导公众更直观地感受城市生态的变化与成果,激发公众主动参与生态保护的内生动力。”市林业和草原局相关工作人员说。

责任编辑:陈丽
本期编辑:何沐芸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