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克拉玛依融媒记者 寇瑜 通讯员 王汉玲
城市是展现现代化成果的重要舞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城市的充分发展。在新时代城市发展的浪潮中,克拉玛依市克拉玛依区胜利路街道以石油精神淬炼团结之魂,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在基层治理的生动实践中,奋力谱写新时代城市民族工作的“胜利答卷”。
法治为基
夯实民族团结“压舱石”
治理之道,法治为基。胜利路街道深知,“平安家园”的建设离不开坚实的法治保障。街道坚持将普法教育作为增强城市民族工作向心力的出发点,让法治信仰在各族群众心中落地生根。
为让法治宣传更接地气、更润人心,该街道创新载体,变“灌输式”宣传为“沉浸式”宣传。“原来宪法就在身边,社区组织的宪法知识学习非常有必要,让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胜利路街道红山社区的宪法知识讲座上,居民常兆高兴地说。
近年来,该街道通过邀请居民登台表演法律小品、编唱普法歌曲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法律法规宣传普及活动180余场次,传播“法治好声音”,引导各族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与此同时,该街道着力打造实体化法治文化阵地。石油工人社区专门设置了法治广场,将“法治文化、法治思想、法治精神”融入法治建设中。《法治剧场》《有话咱慢慢说》《你们来评理》等特色课程,将“身边事”改编成“案中法”,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群众的法治素养。“出门有法、抬头见法、办事循法”的浓厚氛围正在形成。
治理为要
激活基层善治“一池水”
基层治理的现代化,关键在于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格局。胜利路街道以新时代“枫桥经验”为指引,搭建议事协商“微”平台,让“群众的事由群众商量着办”。
在石油工人社区,“和为贵”调解室成为化解邻里矛盾的“润滑剂”。调解室突出“和”字理念——人要和气、家要和睦、社会要和谐。不久前,该社区17栋一户居民装修时防水处理未做好,导致楼下邻居房顶浸泡,双方矛盾激烈。调解员分头行动,用“拉家常”的方式拉近距离,先以“情”动人,从“远亲不如近邻”的传统美德切入,疏导情绪;再以“理”服人,摆事实、讲道理;最后以“法”明理,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关于相邻权的规定。最终,双方当事人解开心结,握手言和。
这背后,是社区创新打造的“矛盾纠纷化解五步法”和一支由“法治宣讲员”“法律明白人”及专业律师组成的“3+1”矛盾调解队伍。正是这些扎根基层的力量,让大量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不仅如此,该街道还以“5788”志愿服务队为样板,引导各族群众自发组建起11支志愿服务队。这些活跃在邻里间的“红马甲”,在政策宣传、环境整治、扶危济困中密切了交流、增进了交往、促进了交融,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共筑平安家园的生动实践。
品牌为翼
绽放多元解纷“七色花”
如何将矛盾化解工作做得更专业、更高效?胜利路街道联合辖区派出所,共同打造了“胜利·七色花”警调工作室这一响亮品牌,成为基层治理创新的新风采。
这个温馨的警调工作室,通过“盯、聚、联、化、访、宣、治”七项措施,形成了一套完备的多元解纷机制。该工作室不仅有经验丰富的民警,还吸纳了社区老干部、老党员等担任特邀调解员,并联动司法、律师等专业力量,实现了“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矛盾不上交”。自2023年10月运行以来,“胜利·七色花”警调工作室已成功化解各类矛盾纠纷412起,化解率高达98.8%。社区近年来累计化解纠纷超230起,调解满意率98%以上,实现了“民转刑”案件和群体性上访事件“零记录”。
从社区的“和为贵”到警方的“七色花”,胜利路街道的矛盾调解品牌矩阵,实现了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属地,让平安的根基愈发坚实。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克拉玛依区胜利路街道将继续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让各族群众在共建共治共享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不断开创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贡献基层智慧与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