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讲路上的良师益友
记克拉玛依市白碱滩区金龙镇街道万向社区基层宣讲员马志萍
作为一名在教育战线奋斗多年的党员,克拉玛依市白碱滩区金龙镇街道万向社区的马志萍退休后主动加入到由退休老教师、老党员、老模范、老专家、老石油工人组成的社会教育宣讲团——五老“火炬宣讲团”。多年来,她用满腔的真情宣讲爱党爱国、民族团结、传统美德……深深感染着每一位金龙镇人,得到了大家的交口称赞,她也因此获得“最美克拉玛依人”荣誉称号。
发挥余热 走上宣讲路
1998年,马志萍退休后总觉得生活中缺点什么。经过短暂的迷茫后,她决定发挥自己的特长优势,为家乡继续出力。就这样,马志萍参加了克拉玛依“火炬宣讲团”,走上了基层宣讲的道路。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马志萍尤其重视对孩子们的宣传教育。她将宣讲融入到实实在在的行动当中。在不定期带着青少年到社区开展敬老、助老活动时,她这样教育孩子:“同学们,孝敬老人是我们的传统美德。我们今天开展了敬老、助老活动,大家感受如何?”“能帮助爷爷奶奶我挺高兴的!”“马老师,我们帮助了爷爷奶奶,也培养了我们的劳动能力,很有收获!”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讲开了。“是呀,帮助别人是快乐的!孝敬老人的人是最美的!我们今天践行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我们是不是要把它坚持下去?”“是!”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马老师说过,做事先做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能丢!”小学生凯体曼·吐尔洪哈孜参加完活动后深有感触。
“我那个侄子以前调皮得很,不好好学习,对长辈也没有礼貌。参加了几次马老师的爱心活动,听了马老师的教育,现在变了个人似的,回家后还主动给爷爷奶奶洗脚了!马老师真厉害!” 居民柳秀梅赞不绝口。
教唱红歌 感恩唱出来
红歌庄重大气,有鼓舞人心的力量。马志萍能歌善舞,2006年,她组建起金龙镇街道第一支“金秋合唱团”,一唱就是十几年。“我要用这种方式把克拉玛依人民对党和祖国的感恩之情表达出来,把金龙镇街道各族群众的心紧紧地连在一起。”
“刚到克拉玛依时一条土路贯穿东西,老百姓住的地窝子,一大家子人挤在一张炕上。再看看今天的变化,高楼大厦林立,飞机通航便捷,惠民政策到位。所以想一想我们的苦日子,再想一想现在的好日子,唱歌的时候这种感情就特别饱满了。”马老师教唱红歌还有绝招呢。
“马老师红歌唱得好也教得好。她不光会唱,她还会讲,学唱新歌前,她会把每支红歌背后的故事给我们讲清楚。马老师也很会鼓劲,让我们把对党、对祖国满满的爱、感恩之情融入到歌曲之中,让别人感受到!”合唱团成员袁安福说。

在马志萍的坚持和带动下,合唱团从30多人发展到80多人,所唱歌曲从十几首到二百多首,不仅是老年人,连中青年人也陆续加入了这支队伍。合唱团经常参与各项社会公益及文化展演活动并多次获奖,她个人创作的《和谐之花永远开放》以及作词的《美丽的家乡克拉玛依》也被收录在《克拉玛依市市民自创歌曲集》中。
言行一致 帮扶真行动
马志萍会讲,更注重实干。2014年冬天,马志萍等人深入金龙镇街道一处流动人口居民区,调查了解居住在那里的青少年生活、学习情况。得知那里有一群“小流浪汉”,由于父母工作繁忙缺少看管,放学后这些孩子就在街上四处游荡。马志萍把了解的情况向有关部门汇报,积极协调联系……最终在教育局、街道办事处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金龙镇街道唯一一所“六点半学校”成立了,这下孩子们放学有了好去处。
苏尔坦的父母在独山子做生意,不得已将孩子寄放在亲戚家中。苏尔坦完全无视亲戚的管教,也不爱学习、放学就跑得没了人影儿,一次语文考试竟只考了十几分。马志萍将苏尔坦带到“六点半学校”,了解他的学习、生活情况,为他耐心讲解每一道题,督促他完成每一门作业……得知这些情况的苏尔坦的家长特意赶回来感谢马志萍。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十几年来,马志萍无怨无悔地作宣讲、做好事。居民们都说,马老师是我们金龙镇街道最有正能量的人,孩子们在路上碰到她都会敬队礼,这是她独有的殊荣。马志萍作为白碱滩区“最美克拉玛依人”,在宣讲道路上越走越有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