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幸福,叫党的关怀;有一种温暖,叫祖国大家庭的怀抱;有一种深情,叫天山儿女感党恩。
在克拉玛依市白碱滩区三平镇,有一家“石榴籽手工室”,手工室的主人早热木·依明与社区干部、工作队结下了不解之缘。“石榴籽”的故事,正是在党的亲切关怀下,克拉玛依市各族群众团结互助、共同奔向幸福美好生活的生动缩影。
“石榴籽”的起死回生
“石榴籽手工室”的主人叫早热木·依明,2008年嫁到克拉玛依,刚刚搬到三平路街道振兴社区时,没有经济来源的一家人陷入了困境。三平路街道干部和驻社区工作队员先后与早热木·依明结成了帮扶对子,关照着她的生活。
在大家的帮助下,早热木·依明和丈夫不仅双双就业,而且在2014年4月,早热木·依明开始制作手工。有了微薄的收入,早热木·依明主动退出了“低保户”的名单,并义务为三平镇各族妇女培训手工制作,肩负起了一份力所能及的社会责任。

2017年,白碱滩区安全环保监督管理局驻社区工作队为了帮助早热木·依明更好地发挥所长,认真分析了手工室前期窘迫经营的情况,为她量身定做了一套帮扶计划,并忙前忙后地帮她办理相关证照、完善硬件设施,手把手地教她记账,开发票……今年4月,“石榴籽手工室”正式挂牌成立了。
手工室在工作队的帮助下焕然一新,民族特色小花帽和艾德莱斯绸服饰逐渐成为手工室的主打产品。早热木·依明说,这是她以前想都不敢想的,是党和政府,是“访惠聚”驻社区工作队长期以来的关爱、帮扶,才让“石榴籽”起死回生。
“石榴籽”的第一桶金
为了进一步扩大销售渠道,工作队特意招募了几位志愿者,帮助“石榴籽手工室”拍摄了一套宣传海报,在白碱滩区的各大超市内进行展览。“石榴籽手工室”的成长故事,也开始在白碱滩区百姓的朋友圈流传开来……

正在筹办克拉玛依区胜利路街道“邻里节”活动的陈凤霞,从白碱滩区超市里看到了“石榴籽手工室”的宣传海报,经过实地了解后,迅速敲定了一笔2万多元的订单。早热木·依明激动地说,这笔订单里,有自己的辛勤劳动,有顾客对她的信任和肯定,更是工作队忙前忙后、真心帮扶的结果。随后,早热木·依明每天像小蜜蜂一样忙着采买原料、核对花样、加紧缝制,近一个月的时间,终于将这批手工制品交到了陈凤霞手中。
“我从来没见过这么精致的小花帽啊,快给我们拍张照……”7月22日,参加“邻里节”活动的干部群众得到了一份特殊的活动奖品——手工花帽和艾德莱斯绸丝巾。这650顶花帽和650条艾德莱斯绸丝巾就来源于“石榴籽手工室”,对于成立不久的“石榴籽手工室”来说,是真正的“第一桶金”。

为了让早热木·依明开阔眼界,工作队还带着她在乌鲁木齐参观了其他地州的民族特色商品,也让她结交了更多的朋友。
9月初,一位山东商人看到“石榴籽手工室”的宣传海报,考察了早热木·依明的手工制品,有了大批量订购的意向。这让早热木·依明和工作队欣喜不已,“太不敢相信了,看来,我要多带点徒弟了。”早热木·依明说。
“石榴籽”的幸福生活
“不知道该怎么感谢工作队,我现在有能力了,就想给大家做点事。”在工作队的感召下,心灵手巧的早热木·依明持续义务开办编织培训班,为三平镇各族妇女培训手工制作,带动那些赋闲在家的少数民族妇女,走出房门,拿起针线,一起开心、快乐地编织幸福的生活。
得知振兴社区想组建一支属于自己的文艺队,早热木·依明主动向工作队推荐合适人选,和工作队员一起挨家挨户发动各族居民参与,最终一支由汉、维吾尔、哈萨克等多民族组成的16人舞蹈队成立了,并命名“石榴籽”文艺队。早热木·依明主动承担了文艺表演的排练、组织工作,带领姐妹们把艾德莱斯绸裙子穿出来,把麦西来甫跳起来。早热木·依明亲手设计、缝制的演出服更是让文艺队员们开心不已。

早热木·依明的女儿姑丽斯但·阿拉木江是一名在校大学生,暑期回家的第二天就直奔社区参与社会实践,协助工作队承担返乡学生暑期活动的组织工作。在“喜迎十九大 真情颂党恩”百姓故事会活动中,姑丽斯但·阿拉木江动情讲述了《一个越来越好的家》的故事,“妈妈的手工室经营得越来越好,妈妈还获得了市级优秀共产党员的荣誉,身边的许多少数民族妇女也跟着妈妈就业了,我的家越来越好了。”她说。
谈到自己将来的打算,早热木·依明满心期待,“我是一名党员,在我最困难的时候,是身边的‘亲人’帮助了我,以后我也要尽自己的力量,帮助更多的人”。(克拉玛依市白碱滩区“访惠聚”驻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杨非凡 吴涛 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