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里如何指导孩子合理安排时间,实现学习、休养两不误,一直是十分困扰家长的一件事。
平衡膳食理念提醒我们,若要身体健康,可以按照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来选择食物、设计食谱,也就是“每日推荐饮食”。那么,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心理与情绪,让孩子学习、休养两不误,每日推荐的“心智营养餐”又是什么呢?
培养健康心智需要“7种时间”
为维护大脑的健康,国际著名脑科学家丹尼尔·西格尔提出了“健康心智餐盘”(Healthy Mind Platter),其中包括7种日常活动,即:专注时间、玩耍时间、连接时间、运动时间、内省时间、放松时间、睡眠时间。这7种时间相当于“每日推荐饮食”,是日常生活中维护大脑健康不可或缺的“营养成分”。
1.专注时间。当我们为实现目标而专心致志时,大脑在努力构建深层连接。
2.玩耍时间。玩耍可以使大脑构建新的连接。
3.连接时间。当我们和他人面对面交往,或者身处大自然之中,欣赏自然时,可以激活和加强大脑中的关系回路。
4.运动时间。当我们运动时,尤其是进行有氧运动,大脑很多方面会得到强化。
5.内省时间。当我们静静地内省,聚焦于自己的感觉、想法、情感时,大脑会得到更好整合。
6.放松时间。当我们没有明确的目标,思绪漫无目的地游荡,或放松时,我们在帮助大脑“充电”。
7.睡眠时间。当大脑得到休息时,能够巩固白天学到的东西,并让大脑得到恢复。
安排时间的关键在平衡
上学期间,由于学校环境里有许多可以帮助孩子“益脑”的空间,所以家长省心不少。但假期里,需要家长帮助孩子准备好一盘健康的“心智营养餐”,安排好每日活动时间。
家长可能会问,每个方面安排多少时间合适呢?研究表明,对孩子来说,最应该保证的是睡眠时间,6—12岁的孩子一天要保证9—12小时的睡眠,13—18岁的孩子要保证8—10小时的睡眠。没有充分的睡眠,孩子的情绪就容易反复无常,导致自我调节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下降。
至于“健康心智餐盘”里的其他活动,并没有具体时间安排的建议。这是为何呢?主要原因是每个孩子的生活环境不同,需求不同,且需求会随年龄变化而改变。为此,用好“健康心智餐盘”的重要意义在于让家长了解有益心智的活动,认识到它们就像身体所需的基础营养物质一样,都是孩子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成分,每天都要有一点,但并不苛求具体的时间。例如,学习很重要,但我们不能每天都用学习把孩子的时间填满,这就好比天天吃一个菜,即便再好吃,也会吃厌的。
安排时间的窍门在于“平衡”,这其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若家长能够适度放手,其实是真正爱孩子的开始。这也对父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它需要家长既有一定的原则性,又需要保持一定的灵活性。
给孩子树立榜样 从自我做起
内省时间,不光孩子要有,家长也需要。如果家长能够对自己进行内省、反思,就能够为孩子树立榜样。那么,家长该如何进行反思呢?
反思一:根据以上7项时间,你的孩子日常生活中缺乏哪个方面?思考一下是什么妨碍了你为孩子提供所需要的活动。例如,你是否更喜欢玩耍时间或放松时间,不太喜欢运动时间?相对于专注时间,你的孩子是否更容易接受发挥创造力的时间?如果性格是妨碍你的一部分原因,那么为了让孩子的活动安排得更平衡,你需要在哪些方面有所改变?
反思二:很多家长认为必须用“才艺活动”填满孩子的时间,才能给孩子带来似锦的前程。你在多大程度上赞同下面这个观点:缩减运动时间或放松时间,增加专注时间可以让孩子取得更好的分数或更高的外在成就?其实,家长要知道,那些看起来没有“功利性”的时间,也是孩子健康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营养素”。
反思三:为了让孩子的“心智营养餐”更均衡,你需要什么样的支持?你需要谁的帮助?哪些事是你必须要做的?
成年人每天都承受着一定的压力,要应对很多事情。孩子、父母、工作、社会事务等,这些事情都可能阻碍保持内心的平衡。很多父母把自己的身心健康排在所有事情的最后,却没有意识到,自己建立好平衡状态也许就是给孩子最好的示范。
最后,家长要知道,给予孩子支持不是跟他们唠叨老套的“你这个年纪就只能这样”,或者勤奋有多重要,而是告诉他们,生活无法轻而易举地成功,而是一段需要努力和探索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