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作为全疆唯一一个“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克拉玛依在依法治疆方面有很多成功实践,在新时代法治政府建设方面取得了非凡成就。一起来看专题报道《克拉玛依:建设法治政府 打造法治之城》。
在宪法宣传周期间,克拉玛依市中级人民法院录制完成面向全市中小学生的宪法普法讲座视频,14名法治副校长发送至各联点学校,方便学生们根据自身时间安排学习。通俗的语言加专业的讲解让学生收获不少。
克拉玛依市实验小学学生丁子沐:“通过法官小姐姐的讲解我知道了宪法看似难以触摸,实际上是它是无处不在的,伴随我们成长呵护我们一生。所以我们应将宪法根植于心,使它真正成为我们的母法。”
普法是法治建设的重要内容,良好的法治环境成为克拉玛依市的核心竞争力。2020年8月,克拉玛依市成为全疆唯一被命名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的城市。
近年来,克拉玛依市委、市政府将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印发《克拉玛依市贯彻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实施方案》,推动《克拉玛依市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落实落地,在全市实现党政主要负责人“述法”全覆盖。在全疆率先出台《克拉玛依市重大行政决策管理暂行规定》,政府行政决策程序规范率、合法性审查率达到100%。
克拉玛依市人民政府全面建立常务会学法制度,连续15年将依法行政考核、法治建设考核纳入领导班子绩效考核体系,考核权重从2%上升至10%。
2022年还将法制建设纳入党委巡察和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内容,推进全面依法治市向纵深发展,联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石油大学成立“法治政府研究中心”,“关键少数”带动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氛围逐步形成。
有良法才能善治。自2016年具有立法权以来,克拉玛依制定了12部涉及城乡规划、城市管理、环境保护、石油工业遗产保护、文明养犬、社会信用等方面的地方性法规,有力保障了我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全疆提供了范例。
市人大法制委员会主任委员、常委会法工委主任戴步新:“这些法规,都是围绕市委中心工作,坚持以问题导向、注重民生需求前提下制定的,突出了地方立法的针对性、及时性和可操作性。坚持把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要求,贯彻到立法工作的全流程、全链条、全方位。目前,克拉玛依已建立了人大基层立法联系点10个、自治区人民政府立法联系点1个,让立法直达基层,直通群众。”
克拉玛依将服务型政府建设纳入法治轨道,用法治保障良好的营商环境。88项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实施直接取消审批、审批改为备案、告知承诺和优化审批服务。企业开办时间全流程压缩至2个工作日以内,商事制度改革典型经验获得国务院通报表扬。高效规范的“克拉玛依模式”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心剂,2022年前三季度,全市在册市场主体实现双增长。
2022年1月“个人法律费用保险制度”被命名为自治区首批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项目。
市司法局工作人员:“在2015年6月克拉玛依在全国首创了个人法律费用保险制度,开辟了政府购买法律服务的新途径。同时也为有效推进我市法制政府建设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这个制度实施以来,克拉玛依市共为9万多名低保户、残疾人、老年人、儿童、外来务工人员投保,支付法律服务费用585万余。
一大早,克拉玛依普济康利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经理曾燕来到市政务服务大厅办理业务。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他只用了一个多小时就把所有手续基本办完了。
克拉玛依普济康利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经理曾燕:“我这次来办执照变更和许可证延期,原本以为得跑好几个窗口,没想到一个窗口就能受理,当天就能审批,工作人员还告诉我还可以全程网办,不见面办,真是太方便了!”
克拉玛依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信用监督管理科科长王国栋:“25项行政审批项目都做到了线上“全程网办,即时办、不见面办”和线下“一窗通办”。另外我们在线上还推出了企业开办和企业注销一网通办专区,将一般市场主体开办所需要办理的营业执照、银行开户、发票申领、印章刻制、社保开户、医保开户、公积金开户全部纳入企业开办一件事一次办。符合条件的企业还可以申请简易注销,公告日期从45个工作日压缩到20个工作日,实现注销信息实时共享,同步注销其他部门开户信息,实现一次登录,一次申请,一网通办。”
近年来,克拉玛依市大力推动数字法治政府建设,科技赋能社会治理,成效显著。“最多跑一次”改革成果成为全疆典范,2490项政务服务实现“一次办、网上办”;“基层减负一张表”改革项目成功入选“2021年中国新型智慧城市百佳案例”,改革成果已在全疆推广;组建了全疆首家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中国(克拉玛依)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累计为28家科技型企业获得专利质押融资贷款近9亿元,质押专利数102件,为企业深度参与国内国际竞争提供有利法治保障。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关系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克拉玛依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期,今后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更好地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把依法治国、依法治疆的要求贯彻落实到工作的各个方面,积极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