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克拉玛依融媒记者 黄富国 通讯员 姜军 闫婷婷
近期,新华网、中国日报网等多家媒体报道,新疆油田公司准东采油厂与新疆大学联合申报的《复杂裂缝型特低渗砂岩油藏高效开发稳产技术与示范》成果,顺利通过自治区科技成果鉴定。中国科学院院士贾承造、中国工程院院士袁士义等7位专家一致认为,该成果理论与技术创新显著,应用推广效益突出,总体达国际先进水平,部分技术国际领先,将参与自治区科技进步奖评选,标志着准东采油厂高层次成果申报迈出关键一步。

准东采油厂压裂现场。(图片由准东采油厂提供)
这一成果的诞生,源于对准东采油厂火烧山油田开发难题的攻坚。作为典型的复杂裂缝型特低渗砂岩油藏,火烧山油田开发曾被视为“世界级难题”——开发初期注水易沿裂缝水窜导致产量骤降,不注水又会让地层能量大幅衰减,预测采收率仅为9.6%。自1987年勘探开发以来,这座油田虽曾连续21年产量维持在30万吨以上,但2017年一度跌至不足20万吨,“水窜易、稳产难”成为开发中后期的突出瓶颈。
2022年至2024年,准东采油厂与新疆大学组建攻关团队,历时3年开展注水提升工作。通过重新评价油藏、重构层系井网、重调油藏流场、重选技术路径、重组地面流程“五重举措”,确立精细油藏描述、注采调整、分类分治、注水管理“四精思路”,形成精细注水、调剖、压裂“三大核心技术”,打造老区“压舱石”、注水示范区“两个典范”,最终探索出“五四三二”长效稳产模式,实现了从“不敢注水、不能注水”到“注够水、有效注水、精细注水”的跨越。
如今的火烧山油田,3年产量累计增长10.4万吨,年产油重上30万吨,水驱控制程度提升2.3%,已建成国内首个裂缝型特低渗油藏精细注水示范区,成为新疆油田公司注水标杆。2024年,《裂缝油藏精细注水示范区创建及长效稳产模式》获新疆油田公司油气田开发技术座谈会一等奖,火烧山油田获得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高效开发油气田”荣誉。
这一突破的背后,是精细注水“组合拳”的精准发力。对准东油田而言,注水是油藏开发的“生命线”,贡献了79%的产量,而精细注水正是让这条“生命线”高效运转的关键。
但油藏裂缝发育不均,无规则注水易导致水窜,让部分原油难以开采。准东采油厂的做法是先给油层做“全面体检”,用先进探测技术摸清油层结构、剩余油分布,再根据不同区域“口渴程度”,通过多级分注、测调等技术精确控制注水量、速度和层级,让水精准驱替原油。
针对火烧山油田“不压裂不出油,压裂后易水窜”的矛盾,团队打破传统思路,在“堵压一体化”技术基础上优化出“堵水凝胶+颗粒封堵水窜通道+高强度暂堵剂保护堵水段塞”方案,辅以小规模压裂,解决了压后高含水问题。精细压裂如同给油层“做手术”,通过控制压裂液注入量、压力和支撑剂配比,打造复杂裂缝网络,让原油流动更顺畅;精细调剖则像给水流装“限流装置”,往水井注入调剖剂,避免水涌入高渗透层,迫使水流驱替低渗透层的难采原油。
精细注水的落地,离不开系统规划的“一盘棋”思维。今年年初,准东采油厂聚焦示范区技术、管理、效益三项目标,构建厂、研究所、作业区三级管理体系,明确未来3年年均注水费用保持5%增幅,以“开发指标一提两控(提高采收率、控制自然递减率和含水上升率)、管理指标三项提升、效益指标好中创优”三大举措夯实基础。
如今,准东采油厂正以火烧山油田为范本,按“示范引领、分级推进”思路推广“五四三二”稳产模式,推进股份级注水示范区建设,重点开展精确分层注水、精准动态调水、精细调堵控水工作。这套精细注水技术体系与管理模式,正推动低渗油藏开发从“经验驱动”向“创新驱动”跨越,不仅为我国老油田二次开发探索出新路径,更以技术创新践行“端牢能源饭碗”的使命,让老油区在新时代持续焕发“青春”。

责任编辑:姜蕾
本期编辑:何沐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