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疆石油报讯(通讯员 张铭海 戴月婷 徐蓓瑶 张敬丰)9月1日,新疆油田玛湖油区玛18井区集群式储层改造示范工程项目顺利完工。该工程由百口泉采油厂、应急抢险救援中心组成联合技术服务保障团队共同完成,共高效改造7批次19井次。

8月28日,玛18井区集团集群式储层改造项目按节点高效推进。刘蓓蓓 摄
这是新疆油田首次采用“方案设计—井筒准备—增能补液—储层改造增产”一体化总包生产组织管理新模式,实现了作业效率同比提升20%、成本下降“双赢”,为非常规油藏高效动用开辟了新路径,为非常规油藏效益开发树立了新样板。
玛18井区百口泉组油藏探明地质储量大,但裂缝单一、改造不足、能量衰竭三大难题长期制约效益动用。新疆油田打破以往地质、工程、现场施工各自为战的壁垒,地质研究人员从资源掌控、“甜点”识别和经济质量评价维度,综合测井反演、储量丰度、油层厚度及邻井动态,精准圈定19口直井实施作业,为项目的经济可采效益提供了地质基础;工程技术人员借鉴前期“由井到藏”的作业思路,创新提出“长缝+复杂缝”技术路径,现场通过大排量、高前置液比例、多级暂堵等参数耦合,推动采收率提升由单井扩大至区块。施工期间,平均每日可完井3口,完井成功率100%,采用的罐车拉液方式实现了10立方米/分钟大排量作业,能力在国内属领先水平。
同时,此次集群式储层改造通过组建工作专班,生产组织管理模式由直线式向矩阵式转变,重塑了项目实施管理范式。由百口泉采油厂领导担任现场总指挥,统筹项目全方位、全过程推进,通过汇聚油田工程技术、生产组织等多个部门的专业优势力量,携手应急抢险救援中心,以“修井—注液—储层改造”一体化总包为引擎,重塑高效协同、无缝衔接的项目管理新模式。通过19口直井一张图,统筹“材料储备—井筒准备—储层改造施工”三大节点,倒排工期、挂图作战、责任上墙;施工期间工程、地质人员驻井跟踪,进一步缩短井筒准备时间,并开辟注液作业“零阻力”绿色通道;储层改造期间三线作业面并行推进、联合指挥中心实时分析数据,突发状况即时响应。
8月下旬,集群式储层改造正式启动以来,面对地层非均质性强、暂堵升压响应弱等难题,工程地质团队依托微地震云图与实时施工曲线,优化前置液配比、精准调控暂堵剂投加量,确保裂缝“打得开、撑得住、导得畅”。玛18集群式储层改造项目在“甜点”优选、参数优化、协同组织等方面形成系统经验,打造出全流程、零断点的玛18井区集群式储层改造示范项目,为玛湖油田中长期稳产上产提供可复制的实践路径。

责任编辑:屈斌
本期编辑:王丽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