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社贵阳9月1日电 题:陈蕴瑜:“成仁取义为我夙愿”
新华社记者向定杰
在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区天龙镇,一处屯堡院落静静矗立,这里是陈蕴瑜将军故居。走过台阶来到天井,与正房相对的照壁前,展柜里陈列有陈蕴瑜将军遗像、烈士证书、家书等资料。
1937年淞沪会战时,陈蕴瑜在一封家书中写道:“国家养兵千日,用在一时。如今日寇欺侮我中华,正值国难当头,民族危亡之时,上阵杀敌,是我军人应尽的天职。现我部奉命开赴前线抗日,此去不成功便成仁,成仁取义为我夙愿。”
陈蕴瑜,1900年出生。1916年肄业于贵州省立模范中学,后考入贵州省陆军讲武学校第二期,1919年毕业后,历任黔军排长、连长等职。1921年,陈蕴瑜随援桂黔军转战广西,攻克柳州有功,晋升为营长、团副,后调任黔军第四混成旅参谋长。当时,贵州军阀混战,社会秩序混乱,盗匪横行。其间,陈蕴瑜除担任军职外,还兼任过贵州黔西、织金、水城、正安、思南、威宁等县县长,肃清匪患、赈济灾民、发展教育。
1937年全民族抗战爆发后,时任国民革命军102师607团团长的陈蕴瑜率部队先后参加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之后又随师到陕西整训,改属陆军第8军,任102师304团团长。
1938年,日军进攻徐州,102师奉命开赴徐州前线。在会战中,陈蕴瑜指挥304团于韩道口摧毁敌坦克5辆,并收复了苇楼。不久,日军调集兵力,将苇楼重重包围。为掩护会战大军转移,在与敌人战斗中,陈蕴瑜身先士卒,打退敌人以坦克为前导、空军掩护、步炮协同的多次反扑。1938年5月23日,304团战至弹尽粮绝,后在突围时,陈蕴瑜不幸中弹,壮烈殉国,时年38岁。
陈蕴瑜牺牲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感念其忠烈,追赠为陆军少将。1986年,贵州省人民政府追认陈蕴瑜为革命烈士。2015年,陈蕴瑜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如今,来到陈蕴瑜祠堂、衣冠冢,数名工人正在对其进行修缮维护。安顺市平坝区文物管理所工作人员文应峰说:“今年文保部门对陈蕴瑜将军故居实施了木构件油饰、石板屋顶检修、电线线路更换等工作。”
谈起祖父陈蕴瑜相关纪念设施被保护修缮的进展,后裔陈瑾十分感慨:“我实在无法忘记,孩童时看父亲在灯下流着泪为祖父写追授革命烈士报告的场景……”在一篇文章中,陈瑾写道,她希望祖父和他的战友们的抗战事迹能够传颂,这段可歌可泣的历史能够永存。
安顺市平坝区文体广电旅游局局长郑霞表示,陈蕴瑜将军是著名的抗日英烈,其故居、祠堂、衣冠冢等,是研究抗日战争历史、缅怀英烈事迹的重要实物资料,“我们要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遗产,让后人铭记英烈的丰功伟绩”。

来源:新华社
本期编辑:杨艺佩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