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克拉玛依快讯

火烧山油田打开准东油气勘探大门

2025-07-23  

  1980年起,新疆石油管理局引进法国地震队在该地区进行数字地震勘探,发现了火烧山南背斜、沙南背斜等潜伏构造,这让新疆石油管理局党委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决策“开展新一轮的盆地区域勘探,开辟盆地东部探区”时有了充分的依据。石油工业部将准噶尔盆地东部列为全国三大重点勘探区块之一。

  新疆石油管理局党委抓住这个有利时机,挥师盆地东部。1984年9月,火1井喜喷工业油流。准噶尔盆地东部地区第一个大油田——火烧山油田诞生。1987年2月,新疆石油管理局党委决定在准东地区进行大规模勘探开发会战,主体战役是打好火烧山油田开发建设会战。

1984年9月,火1井试油出油现场。(图片由准东采油厂提供)

  随后,新疆石油管理局机关有关处室、钻井处、矿建处、试油处等10多个参战单位立即启动,组建党员突击队,奔向准东。9月23日,新疆石油管理局成立东部会战小组。此后,准东地区的勘探开发会战进入高潮,参战队伍最多时达到25个单位2万多人。

  1985年秋天,火2井也在平地泉组试油成功,日产原油30.8立方米。1986年,火5井、火9井、火11井、火12井等4口井也相继获得工业油流。火烧山勘探开发进入了黄金时期。

1982年4月,新疆石油管理局召开加速准噶尔盆地东部勘探开发会战动员大会。(图片由勘探开发研究院提供)

  火烧山油田的发现鼓舞了勘探开发工作者们的信心,新疆石油管理局也将开发的重点定在准东,准东在短时间内获得了极大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局面规模不断扩大。

  此后,从1988年5月至1989年12月,在历时1年零7个月的会战中,火烧山油田累计投产新井387口,建计量站41座、联合站1座,建成产能108万吨。

  然而,任谁都想不到,1989年74.6万吨的年产量竟成了火烧山油田历史上产量最高的年份。

火1井纪念碑。(图片由准东采油厂提供)

  1990年,火烧山油田被“确诊”为一个被裂缝复杂化的、非均质严重的层状砂岩油藏,钻井泥浆漏失严重、固井质量普遍较差、地层压力下降严重等因素,导致它基本上没有过稳产期。当年,火烧山油田产量开始快速递减。

  1992年,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一次性派遣了22名专家教授给火烧山“会诊”,他们最终协商开出的“药方”是,建立和形成裂缝性层状砂岩油藏的开采模式和配套的工艺技术系列,“治疗目标”为通过三年的科技攻关和综合治理,实现油田含水上升率小于5%,采油速度达到1%以上。

火烧山会战期间,勘探物资需要人拉肩扛运送到现场。(图片由准东采油厂提供)

  随后,新疆石油管理局立即成立“火烧山油田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并设立现场试验领导小组。3年间,研究人员运用5类20多种方法从不同侧面对裂缝进行了直接和间接、定量和半定量的描述,并应用多种开采方式试验,最终形成了《火烧山油田综合治理方案》。

  1996年,该方案实施完毕,火烧山油田生产形势也发生了显著变化:日产油水平由1994年底的890吨回升到1100吨,年产油能力由33.9万吨回升到40万吨,综合含水比由55%下降到40.3%,综合治理初见成效。

上世纪80年代,新疆石油管理局职工在火烧山油田会战期间席地就餐。(图片由准东采油厂提供)

  此后,火烧山油田又相继进行了二期、三期综合治理,2001年,三期方案实施完毕时,火烧山油田产量稳定在了37万吨以上。

  1993年到2003年,火烧山油田连续10年年原油产量稳产在30万吨以上。截至目前,火烧山油田已累计生产原油超1200万吨。但新疆石油人对火烧山油田的综合治理没有结束,也不会结束。
  (参考文献:《新疆石油报》克拉玛依油田年产突破千万吨纪念特刊《油龙腾飞准噶尔》)

责任编辑:姜蕾
本期编辑:腊洁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