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克拉玛依融媒记者 阿迪娜·阿不来提 姚欣雨 阿里甫江·卡德尔 通讯员 郝乐彬
5月9日下午,白碱滩区中兴路街道“暖新街区”上演了一场“变形记”——平日里坐在办公室的机关干部穿上了外卖骑手的工作服,而熟悉大街小巷的外卖小哥则戴上了白手套,站在路口指挥交通。 这场由白碱滩区党群服务中心、区委社会工作部、区总工会联合举办的“党群向‘新’奔涌,携手共赴温暖‘骑’迹!”主题活动,通过职业互换的方式,让不同群体走进了彼此的世界。

外卖小哥教机关干部如何在平台接单。克拉玛依融媒记者 阿迪娜·阿不来提 摄
当天16时,白碱滩区委社会工作部副部长冯浩接过了外卖骑手的工装和头盔,他需要在两小时内完成16单配送任务。起初,冯浩信心满满:“不就是送个外卖吗?总比写材料轻松吧?”但现实很快给他上了一课。
送餐系统同时给他派发了3个不同方向的订单,他不得不一边计算路线,一边催促商家出餐。其中一单因商家备餐延迟,导致后续订单面临超时风险。冯浩急得满头大汗,骑着电动车在烈日下疾驰,最终勉强按时送达。他擦了擦汗,苦笑道:“以前只觉得外卖小哥风里来雨里去很辛苦,真正体验了才知道,这份工作不仅需要体力,更需要极强的应变能力。”
在接下来的几个小时里,冯浩和其他5名机关干部骑着电动车,穿梭在白碱滩区的大街小巷,感受着新就业群体的工作状态。他们经历了找不到门牌号的焦急,体验了等待电梯时的忐忑,更体会到了客户一句“谢谢”带来的温暖。

白碱滩区委社会工作部副部长冯浩成功将外卖配送到市民手中。克拉玛依融媒记者 姚欣雨 摄
在连续完成几单配送任务后,冯浩的衬衫已经被汗水浸透。他告诉记者,最让他印象深刻的是在烈日下找不到顾客地址时的焦虑,以及超时可能被投诉的压力。“今天真正体会到,这个职业的辛苦程度远超想象。”他说。
与此同时,在一个人流量较大的十字路口,外卖骑手阿迪莱·艾萨正紧张地盯着来往的非机动车。在白碱滩区交警大队民警热夏提·塔依尔江的指导下,她尝试纠正电动车逆行行为,提醒未佩戴安全头盔的骑手注意行车安全。
“请您靠边停车,为了您的安全,骑电动车必须戴头盔。”阿迪莱·艾萨重复着这句话。她告诉记者,平时送餐时总觉得交警执法“耽误时间”,今天站在这个位置才发现,每一次劝导都可能避免一场事故。“交警不仅要忍受风吹日晒,还要面对不理解的目光,这份工作真的需要很大耐心。”她说。
热夏提·塔依尔江对这位“临时同事”的表现给予了高度评价:“她非常认真,这说明她平时就遵守交通规则。希望通过这样的体验,能让更多骑手理解交通安全的重要性。”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职业互换活动中还启动了“我为小哥办实事”意见建议征集通道。白碱滩区委社会工作部工作人员表示,该通道将常态化运行,随时收集新就业群体的诉求和建议。
今年来,白碱滩区以“新耀碱滩”党建品牌为抓手,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新就业群体,通过建立新就业群体党支部、设立“暖心驿站”、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等举措,持续做好新就业群体服务工作。
记者手记:
这场别开生面的职业互换活动更像一座桥,连接起不同职业群体间的情感共鸣。当机关干部真正感受过外卖骑手的汗水,当外卖骑手亲身体验过交警的艰辛,这座城市的共情能力便又增进了一分。
职业或许有分工不同,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始终相同。白碱滩区的这场活动告诉我们,城市治理不仅需要制度设计,更需要心灵共鸣;不仅要“管理”,更要“理解”。在这个意义上,一次小小的角色互换,或许正孕育着城市文明的大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