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阮彪。新疆石油报记者 徐志远 摄
单位:勘探事业部
感言:勇闯禁区真豪杰,扎根勘探战南北。在新疆油田“跨越2000万、挺进5000万”的关键时刻,我们青年要像永不停歇的钻头一样不停转、不停钻,钻出油气、钻出成绩。
12年来,阮彪从勘探新人历练为技术骨干,成长为复合型干部,他时刻谨记,青年就是要努力成才,为国家、为企业担当重任。
刚进入勘探“大家庭”时,看着同事讨论计划部署,反复推敲技术措施时,阮彪意识到:要练好技术,离开现场都是纸上谈兵。于是,他白天“上钻台、看岩屑、学参数”,晚上加班“查资料、理工序、做方案”,悉心对待每一口井,仅用4年时间,就拿到了股份公司钻井监督资格证。
想要打好打快玛湖风城组的井,必须摸清岩石的可钻性规律,选择合适的工艺技术。阮彪和团队成员从几百组的岩心实验结果中找规律,在几千米的岩屑百格盒里找答案,就连几十口井的上百张出井钻头照片,都要一一比对,只为配好钻具组合、选对钻头工具、摸清钻压参数。
他们创立了“钻压成倍加、时效按秒计”的提速新模式,建立了井身结构、钻头工具和入井液等技术模板,勘探直井工期从200多天缩短至50天。
如果说,玛湖勘探是在老区深层找“新油层”,那么南缘勘探就是在超深层未知领域找“大气层”。当时,油田超深井刚刚起步,没有大钻机、没有技术储备、专业团队也不成熟,钻机配套标准、井身结构设计、工具钻头组合以及入井流体性能都需要摸索。
9000米大钻机数量不足,他们就分段采用“小钻机先打、大钻机再上”来加快进程;超深井风险点多,他们就采取随钻扩眼来实现井身结构“放大一级、备用一层”;地层出现“上出下漏”窄压力窗口,他们就尝试采用精细控压钻井来“分层调压”。他们一次次从卡钻中成功解卡,把一根根钻具落鱼捞上来,将一层层井下漏失给堵住,攻克了六开井身结构、大井眼砾石层减震提速、随钻扩眼等多项卡脖子技术,呼探1、天湾1、清北1……这些功勋井都成为了他们攻克世界级钻探难题最好的回报。
埋藏在地下七八千米深的天然气,埋深增加100米,温度就上升2.1摄氏度,压力就增加2兆帕,在超深层钻井就相当于在“高压锅里穿针引线”,一旦井筒压力控制不当,高压气侵入井筒,就可能造成井控险情。
为了兼顾打好井和风险管控,阮彪和团队成员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优势来管控风险。在设计源头用优选技术来预防风险,在实施过程用专业联合来研判风险,在关键工序让专家住井来盯防风险,在应急处置用区域联动来应对风险,每一次超深井溢流都能在十几个小时内快速处置,实现风险“防得了”“控得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