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程媛。新疆石油报记者 徐志远 摄
单位:采油二厂
感言: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行动是青年最有效的磨砺。让我们以“向‘油’出发,永不停歇”的信念,在新时代的油田战场上,继续书写属于石油青年的辉煌篇章!
2024年,采油二厂全年原油产量308.8万吨,成为新疆油田公司首家300万吨级采油厂。这其中每一关都得要闯关过坎,但一群“90后”“00后”用智慧和拼劲,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作为一个开发了60多年的老油田,采油二厂面临着地层能量衰减、含水率攀升等严峻挑战。为了改变那些注不进、压力低的老井现状,青年团队率先向八区530井区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先导试验站发起了挑战。
该站从2017年起注入CO2,但井口频繁冻堵,开井率不足70%。为解决这一问题,该团队成立了CCUS青年突击队。队员们用传统电热带为采油树加热,但高压井的压力让电热器瞬间失温。队员们总结经验时发现,加热后的井口温度虽然仍在零下,但比之前提高了5摄氏度。
于是,队员们积极寻找快速升温的方法。想了好几种办法都有不足之处。此时,专家吴永锋建议大家,参考弹簧的结构,将延长的管线设计成“螺旋盘管结构”,再贴上同样数量的加热带,这样既不会影响地面管线设计,还能将热量传递效率提升数倍。
大家选了两口压力5兆帕的井进行测验,结果,管汇温度处在安全值内。
接下来,大家将目标放在10兆帕以上的高压井,并讨论提出“水浴加热”方案:将螺旋盘管浸泡在防冻液后进行加热——两口井的问题终于解决。
大家自主研发的5.5万元单井加热装置干出了60万元的效果,试验区开井率从68.4%跃升至92.1%,日产油量飙升了近一倍,封存的CO2量相当于种植65万棵树的减排量。
2024年,为控制老井递减,该团队围绕新疆油田重点工程、重大项目开展工作,实施措施1900井次,油水井开井率分别提升5.7、5.0个百分点。
为了解决持续递减的员工总数与不断增长的工作量之间的矛盾,厂里提出应用物联网技术。
然而,采油二厂2870个井站星罗棋布,偏远井信号较差,因此,该团队联合信息所成立了数字先锋青年突击队,并制订了详细计划。
为了实现单井自动化全覆盖,该团队成员跑遍了全厂各个区域,通过不断对比、优化,最终选定LoRa2.0无线传输技术,单井建设成本直降50%,建设进度提前30%,节约资金超2000万元。
方案确定后,突击队成员立刻组织实施,白天在现场安装调试、夜间在办公室校对数据,仅用了不到7个月,单井自动化覆盖率就由67%提升至100%,创下新疆油田公司单井建设规模最大、进度最快的纪录。单井物联网的建设,使异常情况被快速发现、处置,油井生产时率提高50%,年增产原油8000余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