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是1937年7月,毛主席所作《实践论》的最后总结。2024年8月,我作为百口泉采油厂的实习生,在闲暇之余重读这篇经典著作,结合自身实习工作实际,我萌生了与以往完全不同的新的思考。
在工作实践中认识自身。这是我进入实习岗位后,所产生认识的第一阶段,即感性认识的阶段。在完成三级入职培训后,我便在风、雨、雪更替的玛湖油区跟着师傅们做最基础的巡井工作。“只能看,不能摸,不能动”,这是我对巡井工作最初的认识。随着与师傅们交流日益加深,我发现巡井工作背后有一条蓝线、一条红线,蓝线是生产目标,红线是安全风险,蓝线要奋力越过,红线则不能触碰,工人师傅们看似“随意”的行为,直接关系到能不能达到预期生产目标,关系到能否防止安全风险的发生。“简单”行为的背后,是制度和程序的严格执行,这是我对工作的进一步认识,并由此我开始重新认识自身。在此之前,我所做的工作是理论研究,所追求的大多是学术上的严谨,但现在在我面前的是现实的东西,理论研究过程有问题可以修改,巡井工作出大问题所引发的后果很可能无法挽回,我扪心自问,如果我是一名石油工人,如何能够确保每一次巡井工作都不出差错?
在认识自身中安心工作。这一阶段是认识转变关键酝酿期。新员工见面会上,我依然记得我们厂的杨书记亲切地说,“你们的第一个任务是‘安下心,扎下根’”。在进一步认识自身后,我清晰地意识到,这绝不是喊喊口号,而是关系到我个人未来发展方向。面对玛湖戈壁,一部分新员工可能并不适应恶劣的自然环境而出现很多负面的情绪,所以我时刻告诉自己,我现在就是一名石油工人,与工人师傅同吃同住是我的幸运,日常巡井、学习采油工知识是我的任务,理论研究是我的主修方向,不能落下,每天拿出一点时间看书……这时,我突然认识到,如果不能安心工作,又怎么能够出成绩,未来又从何谈起?
在安心工作中转变认识。这一阶段,我从作业区借调到厂组织科,而后又到公司帮忙,前后加起来两个多月的时间,我在工作过程中产生了新的、更深刻的认识。在厂里,业务发展导师江道川多次与我促膝长谈,他关怀的话语中透露着对我的信任,和蔼的目光中流露出对我的期望,他如指路明灯般为我照亮前进方向;付苗是我的第二老师,她细致入微的关心让我如归故里,循循善诱的指导让我如梦初觉……在这种氛围下学习锻炼,我既感到安心,也充满了荣幸。去公司帮忙的那段时间,我负责的工作内容比较繁杂,领导简单教一遍,就得立刻投入工作,没有了往日巡井的“悠闲”,眼前是几千条待处理的数据,有时饭也顾不上吃,钉在椅子上一动不能动。一开始我非常紧张,紧张到不适应,每天下班后衣服已经湿透。但工作还是要继续推进,留给自己的就是“坚持一下,再坚持一下”的信念。
慢慢地,我适应了较高强度的工作,其他领导同事也同样奋战到半夜,不是一线胜似一线……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中,我认识到,现在我虽然还是实习生,但我已确确实实是新疆油田百口泉采油厂的一名普通员工了,繁重的工作没有让我产生疏远感,反而我愈加喜欢与星月下的新疆油田相伴。
在新的认识中推动工作。回到厂里,我给自己留了一点时间沉淀,思考我是怎样的,未来是怎样的,要走什么样的路,我认为我现在可以作出初步回答:我是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百口泉采油厂的实习生,我要“安下心,扎下根”,我将是一名正式员工,我要继续在工作实践中转变认识,在新的认识指导下推动工作,恪尽职守,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竭尽所学为百口泉采油厂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