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克拉玛依快讯

来看!克拉玛依乡村致富路上的新牧人

2025-02-06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

  随着乡村全面振兴有力有效推进,一项项帮扶政策守牢底线任务,一个个乡村产业蓬勃发展,一幅幅美丽乡村建设的生动图景在广袤的农村大地上呈现。

  在此过程中,一群满怀激情与梦想的新牧人先后投身乡村全面振兴的伟大实践中,涌现出一批带领乡亲们发展产业、共同致富的先进典型,他们秉持初心、抛洒汗水、付出心血,在解决基层技术难题、引导乡亲们创新创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不断助力乡亲们增收致富,为乡村振兴赋能添智。

 

赶着“金牛”奔小康

——记小拐乡团结新村村民沙纳提别克·艾克木江

  克拉玛依融媒记者 满吉    

  “哞……哞……”1月25日上午,沙纳提别克·艾克木江顺着阵阵牛叫声,来到了克拉玛依区小拐乡团结新村的养牛场。看着几百头牛儿在场内肆意撒欢,沙纳提别克·艾克木江不由得笑了起来。

  沙纳提别克·艾克木江是小拐乡团结新村村民,2015年,他从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毕业,父母希望他留在大城市发展,但他选择了返乡。“团结新村是我的家,我想回来,想要建设这里,让乡亲们都能富起来。”沙纳提别克·艾克木江说。

  返乡后干些啥?如何带领乡亲们致富?如何将现有的资源和政府惠民政策巧妙结合利用起来?这些问题一直盘旋在沙纳提别克·艾克木江脑海中。经过多方实地考察,沙纳提别克·艾克木江决定创业,当一名“牛倌”。

  说干就干。沙纳提别克·艾克木江踏上了“取经路”。前往外地学习、拜访养牛专业户,他通过多种方式学习养牛经验和技术,最终和几位志同道合的村民一起创办了农润农民专业养殖合作社。

  创业初期,牛的数量少、养殖成本高、牛体弱多病易死亡……棘手的问题扑面而来,沙纳提别克·艾克木江越挫越勇。“天生不服输的劲头和党的大好政策是我坚持下来的动力。”沙纳提别克·艾克木江笑着说。

沙纳提别克·艾克木江(中)和技术人员一起给牛打疫苗。(图片由小拐乡团结新村村委会提供)

  他不断向兽医和专业养殖户请教,在不断摸索中总结经验。其间,沙纳提别克·艾克木江还在政府的帮助下申请了党委农办补贴资金和自治区农机项目,改造翻新了牛圈,购置了新型饲料加工机械,改善了养殖的硬件设施。

  沙纳提别克·艾克木江说,团结新村养了这么多年的土牛,经济效益一直不高,要想让乡亲们尝到富裕的甜头,就一定要从根上改变这个现状。于是,他向政府相关部门求助,协调到自治区品种改良中心调运合格的褐牛和西门塔尔牛的冻精,并邀请到自治区十星级品种改良员进行配种母牛发情检查和配种工作,还有奶牛专业养殖合作社提供相应技术支持。

  “改良后的牛更耐寒、抗病性更强,不仅生长快、体型大、出肉率高,就连奶质也很好。”沙纳提别克·艾克木江说。经过改良,每头牛比原品种增收近17%,每头牛的产奶和出肉效益增收了一千多元。“这不仅让我们团结新村的土牛变成了‘金牛’,更让乡亲们的钱袋子鼓了起来。”他说。

  2024年,为助力特色养殖产业蓬勃发展,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稳步实施,团结新村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向农润农民专业养殖合作社注资100万元,专项用于鼓励养殖育肥项目。“党的政策好、国家的扶持好,我们干起活来也更有劲,我们团结新村的养牛事业一定会更上一层楼,大家一起赶着‘金牛’奔小康!”沙纳提别克·艾克木江说。

  如今,农润农民专业养殖合作社规模不断壮大,良种牛存栏量达120头,出栏量达200余头,吸收了15名村民就业。该合作社以市场为依托、以村民增收为目的,采取“合作社+企业”的养殖模式,通过奶牛入股、技术入股、人力入股的方式,让乡亲们阔步走在小康路上。

 

带动乡亲共致富

——记乌尔禾区绿源肉联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陈光辉

  克拉玛依融媒记者 秦菱鸽 

  1月25日,乌尔禾区绿源肉联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陈光辉一边核对订单,一边安排员工配送牛羊肉,确保本地居民和合作客户都能在春节期间品尝到优质的产品。

陈光辉(中)和员工在为春节的到来做准备。(图片由本人提供)

  “春节是团圆的日子,能让大家的餐桌上有咱乌尔禾的好肉,就是我最开心的事儿。”陈光辉笑着说。

  陈光辉与乌尔禾的故事,早在二十多年前就已开启。1998年3月,陈光辉来到乌尔禾,在农产品批发市场开启牛羊肉销售之旅。在与本地牧民的频繁合作中,他敏锐洞察到,本地牛羊品质优异,却因缺乏规范化屠宰加工和先进营销手段,在市场上难以崭露头角。于是,他决定投身现代化屠宰厂建设,这一决定不仅成为他在乌尔禾奋斗的起点,也为当地牛羊肉产业发展开辟了新路径。

  为了拓宽乌尔禾牛羊肉销售渠道,陈光辉依据周边吉木乃草原、阿吾斯奇草原海拔高、气候独特,孕育出的牛羊肉质细嫩的资源优势,在乌尔禾区相关部门的帮助下,将公司定位为新疆优质牛羊肉的推广者,立志打造本土品牌,让新疆牛羊肉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现在公司的生产环境变好了,产量和知名度大大提高了,这一切都离不开政府的扶持。”陈光辉说,“2020年和2022年,公司都享受了农业产业化贴息贷款,共计9.2万元。这些资金缓解了公司新建生产基地的资金压力,有效促进了公司向基地化、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

  如今,乌尔禾区绿源肉联有限责任公司已颇具规模,年屠宰9000头牛、80000只羊,2024年销售额达到8100万元。该公司荣获2024年自治区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克拉玛依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等多项殊荣,产品入选“品味新疆”好产品名录,还在2023年长沙新疆农产品交易会上荣获“最受欢迎产品”奖。

  谈起创业的初衷,陈光辉说:“我刚到乌尔禾的时候,就被这里的风景和淳朴的民风吸引了。看到本地这么好的牛羊因为缺加工、没销路,卖不上好价钱,我心里特别不是滋味。我就想着,一定要做点什么,把本地的资源优势发挥出来,让乡亲们都能过上好日子,这就是我坚持下来的动力。”

  陈光辉的产业发展为乌尔禾区居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其公司与农牧民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保障了农牧民养殖畜禽的销售渠道。不仅如此,该公司本地员工占公司员工总数70%以上,直接带动了乌尔禾区居民就业。随着公司业务的拓展,原材料采购量增加,下游产业链延伸,间接推动本地种植、养殖规模扩大,帮助乌尔禾区居民的钱包鼓了起来。

  查干草村的一位村民便是众多受益者之一。起初,他仅养殖了几十只羊,收入微薄。与乌尔禾区绿源肉联有限责任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后,销路有了保障,他便扩大养殖规模,如今已成立自己的养殖场,每年向公司供应800多只羊,年收入达十几万元。

  随着乌尔禾区发展向好,陈光辉比以前更忙了,他对今后的生活充满期待:“多亏了咱们的好政府,为公司发展提供了大量的指导和帮助,我们也会借着乡村振兴的东风,和乡亲们一起把日子越过越好!”

责任编辑:王雯婧
本期编辑:王若惟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