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克拉玛依快讯

绘就推进民族地区现代化亮丽画卷——白碱滩区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越铸越牢

2024-12-14  

  飞雪漫天,白碱滩区美术馆内暖意融融、人流如织。这里正持续推进“周周有活动”“月月有新展”系列文化活动,各类精彩的体验活动与精品展览交替呈现,各族群众纷至沓来。
  “我是今年才开始学习版画的。参观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作品让我很受启发,希望有机会学习到更多的版画知识,自己也能创作出好的作品。”三平路街道文化干事娜地兰·尼牙孜说。

白碱滩区委宣传部 钱旭东 摄
  依托辖区版画之乡特色文化品牌,白碱滩区美术馆扎实推进全区版画六进、非遗传承工作,“版画之乡”成功入选自治区文化艺术示范乡名录、非遗集市荣获自治区旅游宣传推广优秀案例奖,扎染、古琴斫制技艺成功入选克拉玛依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且实现了月月都有精品艺术展、周周都有文艺活动,成为各族群众感受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又一“精神殿堂”。

白碱滩区委宣传部 钱旭东 摄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近年来,白碱滩区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着力开拓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新渠道,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创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增强了各族群众对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推动辖区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凝聚力量、推动发展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柱。

文化浸润 绘就美好精神家园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走进克拉玛依市第十六小学,墙面上的中华优秀诗词应接不暇,教室里学生们诵读诗词的声音不绝于耳。
  文化是维系中华民族情感的精神纽带。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白碱滩区深入推进文化润疆,大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连续举办两届中华经典诗词诵读大赛。2023年,克拉玛依市第十六小学也被授予“中华诗教示范学校”称号。
  今年,白碱滩区全面推进辖区“诗词示范区”创建工作,组织成立了白碱滩区诗词学会,在公众号开设“诗韵白碱滩”专栏,发布原创诗词40首、“古色之美”“一起读诗吧”等微视频19部,持续推动诗词进学校、进企业、进景区、进机关、进社区,广泛宣传普及诗词文化,在辖区营造爱诗、读诗、品诗、写诗的浓厚氛围。9月,白碱滩区获得了自治区级“中华诗词之区”荣誉称号。

白碱滩区委宣传部 钱旭东 摄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
  白碱滩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编《我是人民的服务员》《一念之间》《绿荫·英雄》《谁是王延明》等原创文艺佳作;深入挖掘辖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文化遗存,推进英雄193井、101窑洞遗址等的保护利用,让历史说话、让文物发声;创新打造白碱滩城区City Walk“城市漫步”文化体验路线,利用各方资源“线上线下”展示石油精神、城区形象,增强各族干部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
  7月1日,《谁是王延明》在白碱滩区影剧院成功首演。该剧以沉浸式舞台剧的表现形式,讲述退休石油职工王延明带领职工家属植绿、护绿、爱绿的故事。作为一部人物传记式的原创舞台剧,它不仅将王延明的故事以舞台剧的艺术形式真实、鲜活地讲述出来,更推动了石油精神与文化艺术的有机融合,展现了克拉玛依人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的精神面貌,凝聚起各族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强大精神力量。

白碱滩区委宣传部 钱旭东 摄
  聚焦群众文化服务需求,白碱滩区加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力度,以增进各族群众“五个认同”为目标,着力在街道、社区“嵌入式”建设16个文化能人工作室,开展技艺培训、公益课堂、展示交流等,建设了文化润疆有载体、社区文化有资源、文化能人有阵地、文化培训有课程、各族群众有实惠的群众文化服务阵地,切实打造群众家门口的公共文化空间和亲民惠民的白碱滩文化名片。

白碱滩区委宣传部 钱旭东 摄
  依托各级媒体平台,白碱滩区还精心策划“理想碱滩,我的家乡我来说”等系列报道,打造了《红色碱滩加油站》栏目、《版画之乡》系列短视频,通过全面立体传播,在辖区内壮大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流舆论。

深度互融 助推交往交流交融

  中华民族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铸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必将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实现。
  在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中,白碱滩区通过教育互融与旅游研学相结合的措施,大力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

白碱滩区委宣传部 钱旭东 摄
  在克拉玛依市第十三中学,学校开设了紫砂陶艺课程,每周两节,注重启发学生对陶艺的传承和创新。课程开设以来,累计300余名学生参与学习,让各族学生们在团结协作、共同学习中加深对克拉玛依本地文化资源的认识。
  克拉玛依市第十八小学开设版画非遗课程、克拉玛依市第十九小学开设腰鼓龙狮课程、第五中学开设五育特色课程……多元特色课程让各族学生深入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瑰丽,提升了动手能力、创造力、想象力和美学素养的同时,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除此之外,白碱滩区还注重区域联动,以团结交融行动为核心,充分挖掘辖区石油工业发展、石油文化展现、石油精神传承等独具特色的宣传、教育、研学点位,形成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特色旅游”“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业研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寻梦油城”三张名片。

白碱滩区委宣传部 阿加尔古丽·努尔布拉提 摄
  发挥石油工业城区优势,白碱滩区政企联动打造了工业研学+特色旅游模式,开发出独具油田特色的精品路线,打造本地区域特色研学+疆内疆外精品研学交流活动,吸引了泽普县、奎屯市等周边地区各族青少年前来研学游,与上海青浦区、宁夏银川、陕西延安、喀什泽普县等疆内外各校园构建常态化跨区结对,组织各族学生参与北京、上海、喀什等疆内外研学游活动,让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种子在青少年的交往交流中生根发芽。

白碱滩区委宣传部 阿加尔古丽·努尔布拉提 摄
  结合传统节日、重大庆典等节点,白碱滩区组织号召各部门单位、企事业单位、民间组织等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联谊融情活动,坚持以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月、“民族团结一家亲”、民族团结联谊、“三进两联一交友”“庙会+”特色品牌活动等为契机,推动各族群众共同参与美好生活的建设。

白碱滩区委宣传部 钱旭东 摄

白碱滩区委宣传部 钱旭东 摄

携手同行 谱写美好生活新篇章

  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一个民族也不能少。
  锚定实现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切入点,白碱滩区立足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了油气生产加工产业链大幅延伸、油气技术服务水平不断提高、高端能源装备制造创新中心建设不断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十四五”以来,地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92.3亿元,为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奠定了坚实物质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科学技术要打头阵,科技创新是必由之路。”今年以来,白碱滩区积极落实自治区科技企业“双倍增”计划,科技企业规模稳步扩大,培育库企业扩充至95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8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86家,科技企业总体规模占全市近40%,连续4年保持20%增长率;科技创新平台获得重大突破,自治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增至7家,15家企业被认定为自治区“两区”企业实验室,自治区级科创平台规模实现翻倍增长,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白碱滩实践提供了科技支撑。
  就业是民生之本、幸福之基。通过建立协作帮扶机制、搭建就业信息平台、提升集中住宿环境、保障薪酬权益等方式,白碱滩区努力营造良好就业环境,以互援交流推动沪克、南北疆协同发展,累计投入150余万元更新集中住宿点生活配套设施。近几年,解决务工人员就业950余人,帮助务工人员配偶、子女随迁近200人,协助300多人通过技能提升转岗就业,让辖区各民族群众留得住、过得好、能融入,居民归属感、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提升。

白碱滩区委宣传部 钱旭东 摄
  今年,白碱滩区在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上下功夫,集中精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急难愁盼”,抓实基础设施提升改造、道路提质改造、沿街景点亮化、绿化护城栽植等项目,安居白碱滩、便捷白碱滩、绿色白碱滩打造初具成效,各族群众的居住环境、生活水平显著提升,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得到满足。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各民族手挽着手、肩并着肩,共同努力奋斗。
  白碱滩区以产业发展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以典型示范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以夯基垒台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通过深化共建共治共享,不断发挥各族群众主人翁意识,促进各族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绘就了“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美好画卷,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在各族干部群众中日益牢固。

白碱滩区委宣传部 钱旭东 摄
  新征程上,白碱滩区将持续凝心聚力、砥砺前行,全力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引导辖区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并肩奋斗,朝着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来源:白碱滩零距离
本期编辑:方伟秦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