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芳 徐志远
在呼图壁储气库中控岗工作的员工共12名,其中有2位女员工的故事让我为之动容。
第一位是“曾健的妻子”。
在前往集注站中控室的路上,呼图壁储气库的一名宣传干事告诉我,你们采写的保供系列报道之一《新疆油田:守护“亿方气” 心系“大民生”》记者手记中提到的在克拉美丽采气作业区工作的石油人曾健,他的妻子就在我们这里工作,今天恰好也在岗。
“中控收到!中控收到!”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12月2日,集注站运行四班员工刘雪麟在中控室用对讲机和现场人员核实生产参数。新疆石油报记者 徐志远 摄
还未走进中控室,大家就听到了“曾健的妻子”刘雪麟正在用对讲机接受指令的声音。面对我们的采访,刘雪麟并没有停下手中的工作,伴随着不断滚动的生产数据、此起彼伏的电话声和对讲机声,她有条不紊地处理着各种事项。在忙活了近2个小时后,她才有空边看电脑上的数据,边与我们聊天。
刘雪麟说,应2个孩子的要求,他们两口子从上周开始终于同步倒班时间了。
“一周见爸爸,一周见妈妈,咱们家怎么一直都不完整呢?”6岁小女儿的这句话狠狠戳痛了刘雪麟的心。为此,他们一家人在一起开了一个小型家庭会议,最终结果是“爸爸妈妈必须同步倒班”。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这样一来,就会有一周时间孩子们既见不到爸爸也见不到妈妈。“女儿说了,哪怕一周见不到爸爸妈妈,一家人也要一周一团圆。”说着说着,刘雪麟眼眶湿润,低下了头……
第二位是集注站内大家口中的“宝姐姐”。
“宝姐姐”还有2年就要退休了。工作上的她是一位“榜样妈妈”,生活中的她却是一位“缺席妈妈”。
因常年倒班,“宝姐姐”一年中有一半时间不能陪伴照顾孩子,孩子渐渐感到被忽视,产生了孤独感,这成了“宝姐姐”心底无法释怀的痛。提及此事,“宝姐姐”嘴上说着“没事”,那声音却哽咽着,她挤出微笑,红了眼眶。
说实话,身为记者,本应保持理性,但听到“宝姐姐”的故事,我们沉默了许久。继续采访时“宝姐姐”先开了口:“都过去了,孩子现在很好,懂事、孝顺,真的挺好、挺好的。”
当我问她是否后悔,“宝姐姐”说:“咋能不后悔。可选择了当石油人就得坚持下去,当妈我已经‘缺席’了,给孩子当个榜样我可不能再‘缺席’了。”
石油人由于工作原因往往无法尽到对家庭的全部责任,孩子得不到随时的关爱,老人得不到及时的照顾……这些都是如今奋斗在一线的石油人面临的不可回避的问题。

12月2日,天寒地冻,小雪纷纷扬扬洒落,呼图壁储气库集注站员工加密巡检,确保采气装置安全平稳运行。新疆石油报记者 徐志远 摄
采访结束后,我们的内心五味杂陈。我们感受到了石油事业的使命艰巨和责任重大,石油人的奉献精神和万丈豪情,更感受到了他们在苍茫而辽阔的热土上、在每一个平凡的岗位上,以一往无前的身姿非凡地坚守着。
致敬每一位默默奉献的新疆油田人,你们是一个个用泪水、汗水、坚守、坚韧构筑起来的时代画像,在你们身上,背着看不见的“重量”,如歌的年华、如铁的担当、如火的激情。

责任编辑:屈斌 本期编辑:腊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