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克拉玛依快讯

名医访谈 | 愿为克拉玛依康复事业发展贡献力量——访同济大学附属养志康复医院(上海阳光康复中心)副院长祁奇

2024-10-11  

祁奇
  克拉玛依融媒记者 张冰 通讯员 高婷婷 邓雨欣

  9月28日,第二届阳光西部康复学术大会暨2024年克拉玛依市康复医学质控中心会议在市第二人民医院(康复医院)举行。

  这场新疆康复领域的高规格盛会,同济大学附属养志康复医院(上海阳光康复中心)(以下简称“同济大学附属养志康复医院”)副院长祁奇足足盼了5年。

  作为大会主席以及大会的主要发起人之一,这5年来,祁奇深度参与了克拉玛依市康复医学的发展,亲眼见证了市第二人民医院(康复医院)的成长。对该院来说,他既是传道授业的领路人,又是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

  本期“名医访谈”,本报记者对祁奇进行了专访。让我们通过这位国内一流康复专家的视角,进一步了解康复医学的现实意义以及近年来克拉玛依市康复医学领域发生的变化。

缘起:以心换心 教学相长

  记者:据我所知,市第二人民医院(康复医院)和同济大学附属养志康复医院合作的渊源颇深,您能和我们谈谈故事是怎么开始的吗?

  祁奇:仔细算起来,故事应该发生在2017年。

  从2015年起,我经常到新疆出差,主要是在乌鲁木齐参加学术授课。我发现,每次上课时,有一位学生总会在场。不仅场场必到,每次还都坐在最前排,听课非常认真。后来我才知道,他是克拉玛依市第二人民医院中医康复科(当时还未成立康复医院)主任陈铁民。陈主任认真勤奋的学习态度,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我和陈主任相识后,了解到克拉玛依市第二人民医院当时正在寻求差异化的发展新方向,康复是他们的发展重点。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和克拉玛依结缘。2018年,通过柔性援疆项目,我们的合作正式开始。

  记者:您是如何深度参与到市第二人民医院(康复医院)发展中的?

  祁奇:我们刚开始合作的时候,正好赶上了市第二人民医院转型的关键节点。从研讨医院发展方向,到科室职能划分,再到制定各种考核细则,可以说,我参与了这家医院转型发展的每一个重要环节。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康复医院正式挂牌成立。

  两家医院签订合作协议后,我们每年都会带着专业团队来开展工作。一年至少来两次,每次不少于四周。最重要的工作内容是做治疗技术培训,因为人才是发展的基石。培训的节奏很紧凑,一周上6天课,不仅中午有课,晚上还有病例讨论。虽然课程安排很紧张,但是大家的参与热情很高。不仅仅是市第二人民医院,克拉玛依其他医院康复科的工作人员也会来听,甚至还有库尔勒等外地学员。这种学习热情令人动容,让我们更加觉得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一直以来,我们不愿意用“帮扶”这个字眼,更喜欢用“合作”一词,对我们来说,这也是一个很好的教学相长、共同进步的机会。

坚持:直面困难 战胜困难

  记者:从无到有是一件很难的事,您能从您的角度谈谈市第二人民医院在建设康复医院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吗?

  祁奇:困难确实不少,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不理解”。这个“不理解”不仅仅是患者对康复医疗的陌生感,更多的是市第二人民医院本院医疗人员在转型之初的“不理解”。

  当时部分医疗人员担忧:变成康复医院后,外科医生是不是就不需要做手术了?医院会不会变成养老院?我们通过大量医院成功转型的案例告诉他们,其实临床医疗和康复并不冲突,反而是相辅相成的。

  这些年来,该院领导班子非常重视通过专业化培训改变团队对康复的认知水平和技术能力。一开始是我们的团队过来上课,后来该院每年都会派人到上海进修学习。进修医生会全程参与到我们的日常工作中,不仅能学习到最前沿的康复技术,还能了解到先进的康复管理理念,从而对康复有一个全面且系统的认知。

  这样持续一段时间后,我们再开会时,大家对康复的态度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从一开始的各种提问题、讲困难,到现在全员积极拥抱康复医学,这个变化非常大,我也感到特别欣慰。

  记者:您认为如今大众对康复是什么态度?

  祁奇:即便康复医学已经发展很多年了,还是有很多老百姓并不了解康复的意义。

  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康复。

  康复主要针对的是功能恢复,而不是单纯的“有没有病”。我举个例子,比如说小A和小B年龄一样,性别一样,都没有生病,但是功能水平并不一样:小A跑10公里只需1个小时,但是小B走10公里都很困难。这种功能水平就代表一个人在健康方面的能力。在医学上,虽然很多疾病无法治愈也不可逆,但是只要功能达到自己的最佳状态,同样能获得高质量的生活。反之,即便一个人没有致命性的疾病,但是功能很差,那么他的生活质量也会很糟糕。其实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康复医学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一种体现,我们容忍缺陷,可以与疾病共存,但是我们要尽量把自己的功能水平发挥到最佳,把环境改造得更适宜。

  其次,我们要明白,康复并不是传统意义上被动地等待患者身体自己康复,而是运用科学的理念、设备、技术,将康复与治疗无缝衔接、深度融合,让身体功能更快、更好地恢复,从而提升生活质量。

  记者:众所周知,办论坛是一件耗时耗力的事,您为什么愿意帮助市第二人民医院(康复医院)办这样一场高规格论坛?

  祁奇:如果要让一家医院的专业特色明显,我们要做好这两个层面的事——

  第一个层面是患者层面,就是要让患者体验到很好的医疗技术服务,具体做法包括引进新设备、新技术、培养人才等。

  第二个层面是学术层面,就是要对行业的发展带来积极影响。可以通过举办高质量论坛,加强同行间的交流。

  现在这个论坛已经办了第二届,我们希望这个论坛能够持续,也相信论坛的影响力一定会越来越大,最终引来更多优质资源,真正造福当地百姓。

成长:发展迅速 未来可期

  记者: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您认为市第二人民医院(康复医院)哪些进步比较亮眼?

  祁奇:我认为主要有三方面:

  第一,临床康复一体化做得很好。

  临床康复一体化是指临床治疗和康复无缝衔接,没有时间差。比如,骨伤患者在骨科手术后立刻接受康复治疗,有时甚至可以在手术前就介入康复,康复和骨科医生一起开团队会议,为患者制定康复目标。

  在传统模式中,治疗和康复往往衔接得不紧密。例如,骨伤患者做完手术就出院了,等到后面关节活动异常、出现功能障碍后,再来医院看病。这时患者可能已经错过了康复的最佳时机,康复效果不仅大打折扣,时间也会拉长。

  通过近几年的建设,市第二人民医院(康复医院)的临床康复一体化做得很好,在患者临床治疗前后,我们会召集各个相关科室进行康复会诊,为患者量身制订最合适的康复计划,最大程度让患者尽快恢复各项功能。

  第二,该院拥有一支稳定成熟的康复治疗团队。经过这几年的发展,该院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治疗师。可以说,这支康复治疗团队是该院最大的财富。我可以负责任地说,这支团队里的一些治疗师已经达到了为人师的水平,无论是理论知识还是技能操作都非常出色。

  第三,我认为该院自上而下更加团结一致,士气更高。俗话说,“人心齐,泰山移”,我想,这种团结和高昂的士气也一定会为该院的发展注入更强大的动力。

  记者:您对市第二人民医院(康复医院)未来的发展方向有什么建议?

  祁奇:我认为,如果条件允许,可以朝着“康养小镇”的方向发展。近年来,白碱滩区的人口在不断迁移,我们不能把目光局限在自身,要放大自身的优点,结合环境、气候和地理位置等优势,走出一条别具特色的“医养康”发展之路。比如日光浴、沙疗、食疗等都可以成为我们的特色。

  记者:您为什么愿意为克拉玛依付出这么多?

  祁奇:因为我很喜欢新疆,新疆真的是一个很好的地方,只要这里有需要,我都会抽出时间亲自过来。克拉玛依在我心里的分量格外重,一方面是因为上海的对口支援城市是克拉玛依,另一方面是因为我见证并参与了这座城市康复事业的发展。我一直认为我是市第二人民医院(康复医院)的一份子,是一名克拉玛依人,当然也愿意为克拉玛依康复医学的发展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张冰
本期编辑:杜明泽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