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要考察瓜达尔?
——“来自瓜达尔的考察报告”系列报道前言
2016年3月13日至20日,本报记者随克拉玛依市政府商务考察团赴巴基斯坦进行了实地考察。考察的主要目的地是瓜达尔区。
考察团由克拉玛依市市委副秘书长、市社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段凌云带队。团员中,除了市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教育、医疗等下属单位的负责人和《克拉玛依日报》记者之外,还有我市11家企业的13位负责人。
此行的主要目的,是市委市政府为我市地方企业开拓瓜达尔市场提供一次宝贵的实地考察机会。
2013年5月,李克强总理在访问巴基斯坦期间提出,为了进一步加强中巴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加强中巴互联互通,促进两国共同发展,应该建设一条中国喀什至巴基斯坦瓜达尔区的经济大动脉——“中巴经济走廊”。
巴基斯坦政府热烈响应了这一提议。
在两国各界的共同努力下,“中巴经济走廊”从概念到蓝图,从蓝图到有项目落地,只用了两年左右的时间。中国外交部长王毅把中巴经济走廊形象地比作“一带一路”交响乐的“第一乐章”。
在这两年时间里,看似离走廊遥远的克拉玛依敏锐而迅捷地加入其中,甚至抢得了先机——
2015年4月20日,克拉玛依市与瓜达尔区结为友好城市;2015年8月11日,“中巴经济走廊·克拉玛依论坛”开幕;2015年10月,来自瓜达尔的第一批医务工作者在克拉玛依中心医院接受培训;2016年3月,来自瓜达尔的第一批教育工作者在克拉玛依高级中学接受培训。
瓜达尔什么样?
克拉玛依与瓜达尔为什么“情投意合”?
瓜达尔在克拉玛依的城市转型战略当中能扮演怎样的角色?
克拉玛依的企业家们能不能在瓜达尔创一番新的事业?
去瓜达尔投资兴业,应该事先了解哪些情况?
通过实地考察和细致采访,本报记者获得了大量有价值的第一手资料。从今天起,本报将陆续推出由5篇考察报告组成的独家系列报道回答上述问题——请看《来自瓜达尔的考察报告》。